问 题
贵阳合群路的名字有什么由来?
[详细描述]请问贵阳合群路的名字有什么由来?谢谢分享 相关附件:
问题补充:

提问者:qianxiaode(级别:黔小学生) 悬赏分:0分 回答数:1 浏览数: 日期:2014/2/21 11:59:40
目前没有回答!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赞成[] 反对[] 评论
回答者:(级别:)日期:
提问者对该答案的评价:
 

【贵阳合群路的历史与名字由来】

  来贵阳旅游,少不了吃贵阳的美食。在贵阳市提到小吃,特别是吃宵夜。人们最多想到的可能是“夜宵烧烤小吃夜市一条街”的合群路吧。

  合群路分为上合群路与下合群路。夜市的小吃摊主要集中在下合群路上。这条小吃街最初的名字并不是合群路。合群路见证了多少历史,经历了多少风霜,才形成了今天的合群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过往。

  追溯历史,合群路在宋、元以前是贵阳城外的山野。明朝以后,合群路一带成为驻军所在的游击府和军队操演、比武的校场。自1626年贵阳城扩建,新城因位于老城之外又叫外城,随着住户的增加逐渐形成街道。贵阳城由于是山城,街道狭窄、弯曲、起伏大而且很短,合群路也不例外。上合群路北段在明清时期叫岩井街,接下来的一段因为外黑神庙叫黑神街;在民国时期叫乐群路和外乐群路。紧邻的还有因为马姓将军住宅而得名的马将军街,后来叫马家巷。下合群路上段原来叫水灌巷,下段曾经叫杜家坝。下合群路中间还有一条横贯的道路,东边是夏状元街,西边是龙泉巷。在夏状元街那里原来还有一座桥叫迎龙桥,后来叫花家桥,也是贵阳的一条老街。与合群路十字交差的黔灵西路在清代叫普定街,合群路与毓秀路之间的地名因为那里的总兵提督府而得名提将湾,清末民国时期是皮革行业集中的地方,老百姓俗称皮匠湾。

  在上合群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外黑神庙了。那是雍正九年(1731年),因为内城忠烈宫赛会拥挤,移南齑云像到铜佛寺来供奉后才有的外黑神庙。从“民不祀异祖”的习俗看,在这穷乡僻壤供奉一位从未到过黔省的中原英雄有些不合情理。今人向义编撰的《贵山联语》记叙:“忠烈宫祀南将军齑云,俗名黑神,所谓黔省福主也。志载:齑云子承嗣为婺州别驾、清江太守,多惠政,民欲祠祀,承嗣推祀其先,至今黔中殆遍焉。”原来黔地位于清江下游,在唐代是清江太守的辖地。老百姓因承嗣勤政为民,要塑像供奉,后采纳意见祭祀其父南齑云,南齑云由此逐渐成为贵州民众奉祀的人神。外忠烈宫(即:外黑神庙)的正殿龛祀南将军,左边祀其子南承嗣,右边祀提督赵公顺。在后殿祀关帝圣君和文昌帝君。外黑神庙大殿两旁对联写着:“淮距黔将万里耳,子为廉吏,父为忠臣,追溯两地风徽,立德立功俱不朽;唐至清又千年矣,古有奇男,今有烈士翘想一堂节义,殉君殉国本同揆”。随着时代变迁,外黑神庙现在是合群路小学。

  位于下合群路的文庙巷有一口薛家井,井水相传来源于修文猫跳河,开凿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原来还有咏薛家井“红浣花笺通蜀国,翠漂竹箭导天山”的诗文。在薛家井的北边还有一口井叫团井,刻画团井的诗句是:“桂轮月映香皆满,菱镜烟涵影更圆”,团井所在的巷道因井得名团井巷。后来巷口建基督教会的团结堂,信徒前往教堂多由此巷相拥而过,因此又改名团结巷。

  薛家井最早叫龙井,所以通往延安路的巷道还因此叫龙井巷。过去,周边的居民饮用都依靠这口水井。由于用薛家井的井水发的豆芽口感佳、销路好,沿着井边成排的发豆芽木桶成为一大景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贵阳的老百姓还在用薛家井水来饮用、洗衣做饭和发豆芽。薛家井井口有五个平方米左右,井水约深四米。当地居民讲,这口井的水流量是以往贵阳城内百余口水井中最大的,即使是大旱之年也从来没有干涸过。这两年,薛家井周边工地施工单位挖基脚、抽用大量地下水,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井水逐渐减少、水位不断降低。现在,井边的石碑毁坏,水井也被龙井小学建围墙和铺面围了起来。如此一口好井变成今天这样,实在可惜!



6.jpg (135.47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4:23 上传

合群路的清真街

  下合群路东侧有一条不长且与团结巷、文庙巷、龙井巷相连的街道叫夏状元街。因为合群路的特色,也主要是经营饮食、烧烤。在清真寺门口还有专门卖清真食品的回民经营户。
  在夏状元街,还有一座贵阳清真寺,这是贵阳市唯一的清真寺。抗日战争时期,知名大阿訇马松亭避难贵阳,在寺内主持教务并讲学半年。另一著名大阿訇王静斋也避难于贵阳,1949年后贵阳清真寺被列为贵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阳清真寺是贵阳市唯一的一座伊斯兰教寺庙,也是全国的重点清真寺之一。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贵阳市的穆斯林都要在清真寺举行庆祝活动和宗教仪式。现在,夏状元街临街的店面都做了统一的伊斯兰风格装饰,街口还修建了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牌坊。

  合群路在民国时期叫乐群路,乐群路是因为此地1904年创办的乐群小学堂(最初叫寻常小学堂)而得名。1930年,乐群小学增设中学,1931年贵州省国民党部附设革命先烈遗族学校于该校。乐群小学1935年因为经费原因停办中学,乐群小学现在叫合群路小学。合群路以北的城墙在1938年开辟城门,按当时的路名得名乐群门,出此门可以前往报国寺和黔灵山。乐群门外原来是江西会馆购买的墓地江西义园,俗称江西坡。后来陆续有江西人入住成聚,得名江西村。江西坡这里也是革命先烈林青烈士就义处。贵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在哪里建立“林青就义处”纪念碑,整个场地面积约二亩左右。合群路以南的出口解放前叫三民西路(即现在的延安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贵州省主席周西成的别墅“世杰花园”是那里最好的建筑。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胜利,后来乐群路又改名成为合群路。合群路名称源于贵州自治学社提出“合群救亡”的口号。贵州自治学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在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时,1907年11月,张百麟等30余人在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集合,成立贵州自治学社,宗旨是“合群救亡”。经过平刚等人与孙中山取得联系,承认贵州自治学社为同盟会贵州分会,为避免清廷注意,仍然保留贵州自治学社的名称。贵州自治学社随全国革命形势高涨,逐渐从爱国走向革命,决心向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那样高举武装起义旗帜,为推翻清朝统治而斗争。至1911年11月5日,贵州自治学社发动起义,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发起人张百麟任枢密院长。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合群救亡”,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现在的合群路不仅餐饮经营热闹,那里还有许多咖啡屋和酒吧,一到晚上,灯红酒绿,别有一番情趣。各个摊位招呼食客的吆喝和烹炒煎炸声音此起彼伏,饮食经营户灯箱招牌的霓虹在炊烟和穿梭人群中时隐时现,形成一幅独特的贵阳饮食文化画卷。


【参考文献】:贵阳论坛网友
回答者:贵阳通 (级别:黔中学生) 日期:2014/2/21 13:49:13

赞成[0]反对[0]评论 
我来回答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看不清楚?请点击验证码刷新
参考文献:
 
附 件:
 >>上传附件 |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提示:请先登陆后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