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贵阳明清时期有古桥16座,到底是哪16座?
[详细描述]请问贵阳明清时期有古桥16座,到底是哪16座? 相关附件:
问题补充:

提问者:豆腐果(级别:黔中学生) 悬赏分:0分 回答数:1 浏览数: 日期:2015/11/30 16:34:47
目前没有回答!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赞成[] 反对[] 评论
回答者:(级别:)日期:
提问者对该答案的评价:
 

贵阳是“贵山舞阳”的简称。福地贵阳,贵山是父,南明河是母。在灵山圣泉的哺育下,这个盆地坝,圣泉为天下奇胜,黔灵山海螺亭小孔,是世界一宝,文昌阁天下一绝,206字的甲秀楼长联是中国楹联的里程碑,六洞桥水的流向奇特,创人间奇迹。

贵阳是一朵向阳葵花。花心有民国初年三条河流:南明河从东南打渔寨入渔安村,折北到安井村菊花冲出境:市西河源于黔灵万鸡山,从三桥下五里流经二桥与黔灵湖流来的雅关河合流,过平桥、浣纱路、市西路出境,汇入南明河:玉带河(贯城河)从茶店葫芦山流来,经沙河桥、喷水池,过狮子桥汇入南明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贵阳的桥边也出了杰出人物。

玉带河从北至南,形如阴阳切分线贯城而过,将贵阳城一分为二。南明河成了城外的护城河。贵阳山川众多、河流小溪纵横,是桥的故乡。各种桥都承载着贵阳城的人文历史或民俗及传说。据载,贵阳明清时期有古桥16座,到底是哪16座?刘韫良大师于民国初年用楹联作了诗情画意的回答,并让后人领略贵阳古桥的昔日风韵。

1、普陀桥

障彼东流归觉岸;度他西土代慈航。

普陀桥原名镇北桥,又名福桥,跨贯城河。因桥旁白鹦庵供观音菩萨。纣王无道,常将百姓致残,以取妲己欢心;欲要慈航之母手眼,慈航主动献出了自己手眼,其孝心感动上天。女娲娘娘传慈航千手千眼之术,元始天尊传授慈航一本天书——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的《道德心经》,让其在普陀山修道成仙,称为慈航道长,又称千手神仙。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最关心人间疾苦,故把桥名改叫普陀桥。

仙佛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慈航普度亦即通过用慈悲之心,去引导人们,使大家能度过生死苦海,达到西土快乐的彼岸。

2、化龙桥

晓霁虹疑波上卧;秋高龙讶雨中飞。

化龙桥,在黔灵东路,跨贯城河。桥下望石矫若飞龙,故名。“在府新城上,有大石,形如灵龟。是一双孔石桥。”老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以后多次重修。

贵阳民俗,正月舞完龙后,要烧龙、送龙上天。各支龙队的龙,届时都送到化龙桥下的河坝中焚烧,在这里“送龙上天”,因此得名化龙桥。相传鹿冲关一深洞有蛟,常水淹贵阳老百姓。道教祖师张三丰云游至此,百姓诉苦。张三丰便画了一符,放在桥顶,蛟发水至此,不能再向前。蛟遇阻,欲回头,纸符立变为剑,刺中蛟头部,变为母猪。长虹卧波是贵阳的美景。每当雨雪停止,天放晴时,会见到长虹卧波卧波景象。

传说,洪水泛滥。大禹的龟将驮神土“息壤”止泛滥;蛇将神尾画地泄洪。洪水被制服了。可龟、蛇二将一东一西,寂寞难熬,偷渡叙旧。百姓怕断流成灾,建黄鹤楼、晴川阁,压着龟、蛇。后楼毁阁危,龟、蛇待到更夫子时敲梆,便促膝畅谈。后更夫子时不敲梆,它们痛苦极了。一书生地在月夜画彩虹,第九夜画好《长虹卧波图》,美极了。这时,林中一女子,啧啧称赞。书生大惊,撕了图。女子当即挥毫,瞬间一条长虹飞架,龟蛇二将握手言欢。\

3、苏家桥

玄府精灵钟北郭;紫曹姓字忆东坡。

苏家桥在城北,位于延安东路上,跨贯城河,老桥为单孔石桥,清雍正时改为三孔。

在天宫,一天夏娃在河边给孩子冲洗,神就向她走来,她把未冲洗的孩子隐藏起来。神问到“是否所有孩子都在眼前”,夏娃不语。神说:“也没必要在我的面前把孩子隐藏起来!他们不能再活在人类当中。”于是那些孩子便被变成了美丽的精灵了。春秋齐有大夫北郭(复姓)子车,隐居不仕的钟山(金陵)人。与晏子为友。清道光十三年太学生曹公梅溪府君,特别追忆东坡的来历: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苏家桥,联想苏东坡,桥文化含金量提高了百倍。贵阳也有苏东坡,李瑞棻1883年出生在长春巷,官至礼部尚书,在北京建立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

4、太平桥

水挽银河兵尽洗;风乘琼岛劫难侵。

太平桥原在太平路与公园北路交汇处,在北门桥南修的石拱桥,跨贯城河上。桥上建了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管住洪水。太平桥,是水灾频繁年间老百姓祈求平安而取的。贵阳有时滔滔大水似乎从银河牵引下来,会像“兵荒之后,所在残毁。”一样。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如果风从仙岛吹来,不侵犯,进攻,大地就免遭劫难,人们就太平了。

5、蟠桥

秋风香送仙娥桂;春雨膏流召伯棠。

蟠桥在贡院侧、藩署前,亦名盘桥,原在河东路西,跨贯城河。路过这里,一阵秋风吹来嫦娥洒下来的桂花香。一场肥壮的春雨,召致红白甘棠盛开,,大地草木也滋润着。可见蟠桥附近的生态环境多美呀!贡院,是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藩署指边防重镇府地。
6、狮子桥

龙门足展云生屐;獬岭脉通水合襟。

狮子桥也称遵德桥,距贡院甚近,西岸脉发于西狮峰,以桥水为合襟焉。距贡院不下百步。

狮子桥:跨贯城河,在今中山西路。建于明永乐年间。大禹凿龙关之山,称为龙门。大禹执玉简,以平定水土。他的木头鞋能腾云驾雾。獬豸独角高额,能分辨是非曲直,会用角“触不直者”,“咋不正者”。狮子桥“西岸脉发于西狮峰,以桥水为合襟焉。”说明山水相依,脉络想通。狮子桥山川环绕,地势险要,是老贵阳地标。

7、都司桥

水边屋构全遮水;桥上人行不见桥。

都司桥在都市路,跨贯城河。桥上两旁遍构民房,过者不知为桥也。都司是明朝首设的官制名称,都司为正四品,位于参将与游击之下,县府守备官之上,或任协将或副将的中等军官,也可称为协标都司。 昔日民谣:“有桥不见桥,有庙不见庙”。“有桥不见桥”说的就是都司桥,“有庙不见庙”说的则是建在都司路南侧数丈高的台地上的一座庙。行人路过看不到庙。

8、府桥

干霄剑漫双龙化;带雨车应五马攀。

(桥通筑府署,故名。府桥即市府桥,跨贯城河上,因桥通筑府署,故名。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府桥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像剑威武。府桥又像古车的伞形车篷,它遮风挡雨,允许五马并驰,向繁华之象攀登。

9、贯珠桥

神女江干应解珮;美人月下宛吹箫。

贯珠桥原在中华南路与贯珠巷汇合处,跨贯城河上。贯珠,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或容颜体态之美。这里十分甜蜜幽静。贯珠般仙境,月下一美女仿佛在吹箫,天神路过此地,理应解下玉佩,来欣赏一番。

10、头桥送客亭

溪边点点浮萍,无端幻作行踪,竟飘荡随他流水;桥畔丝丝弱柳,莫使惹牵别恨,且殷勤奔尔前程。

头桥在筑西北面,跨玉带河。桥旁原有送别亭。头桥、二桥、三桥统称通济桥。贯城河还是水流清澈,鱼翔浅底,莺歌柳浪,风光宜人的天然河道。流经头桥,送客至此,哪溪边点点浮萍,无缘无故的化着客人的行踪,竟然飘飘荡荡的,随着流水离开了,有些舍不得。看见桥畔丝丝弱柳,希望它不要让离别的情感减弱。祝福客人且殷勤奔尔前程。大师借的浮萍弱柳主观感受,深婉而含蓄地表现自己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11、香炉桥

海神仗启龙涎绕;天女衣薰鹊背沾。

香炉桥在市西河上。桥前有一牌坊,高1米,宽70厘米的石香炉,故名。游人往往在附近的土地庙及桂月寺停步上香。桥下水磨河流水清澈纯净,水磨石碾,滢滢碧水,袅袅香烟,连同三元宫、狮子山,成为西门外的好景致。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是美好的象征。市西河依靠龙的唾液环绕成河,海神们依靠他,打开了人与神的对话。这里常年香烟缭绕,不仅把仙女的衣服熏香了,就连鹊背也添光彩啦。这是天人合一的环境呀!

12、金锁桥

柳边艇系烟扃绿;花外箫吹月掩红。

金锁桥在大西门瑞金路,跨市西河。这里,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水平如镜。看垂柳边,轻便的小船划过,让人留意、思念,系人情思。桥像一把金锁,把绿色从里把门关上。瞧:花外的箫声,吹的幽雅,晚上,哪一轮明月,朦朦胧胧的光,掩饰着朵朵红花。

13、乔家桥

玉虹疑绕周郎宅;铜雀羞连魏武台。

乔家桥在文化路。桥下明洁的流水,象虹一样美丽,它偏偏绕着周家房子转,人们迷茫不解,同样,曹操在邺城(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住姬妾歌妓。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究竟哪座是真正的曹操之墓呢?铜雀台与曹操疑冢又相连,感到耻辱。

14、六洞桥

一水倒环分太极;六桥横锁镇中流。

河水环界省垣作太极形,特建此桥以捍水口。六洞桥原名月殿虹桥,桥有六洞,跨贯城河入南明河口处。六个桥洞是六座桥,每座一个桥洞。贯城河途经六洞桥时流向奇特,呈梭形,内角约为六十度,小巧玲珑,世界罕见。人们说这里风水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控制水口,“防止金银流失”,故连建六座桥。贵阳民俗喜欢“六六大顺”、“六丁兴旺”。佛教也提倡“六根清净”、“六合”,把修桥铺路作为善举。传说:1、和尚化缘修了一桥,道士不走,另修一桥。百姓两桥都不走,另修一桥。后商人、官员和士兵又各修一桥,可能是分摊修建。2、诸葛亮征南时“藏盔甲以镇服百蛮”。3、张之洞出生六洞街,故名“之洞”。现有张之洞纪念园。

15、霁虹桥

万里车书通北直;五溪带砺控南明。

桥跨南明河上,为北上孔道。霁虹桥即南明桥,又曾名襄阳桥、中正桥,后人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明永乐二年(1404镇远侯顾成建,原为9孔,现为6孔。每当春水上涨,美景壮丽,是“虹桥春涨”。1911年11月4日晨,南厂新军从南明桥上整队入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贵州光复。

16、浮玉桥坊

灵潭险跨桥浮玉;仙寺曲通地布金。

浮玉桥旧名南堤,跨南明河。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巡抚江东之与甲秀楼同建。长92米,宽7米,桥像一条玉带浮水面,故称。原为9孔石桥,桥长约为100米,后因临河修路,填埋两孔,还剩七孔。这里水深之处显示出灵气,浮玉桥好像险跨着。桥旁仙寺,曲径通幽,殿金碧辉煌,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可见,浮玉桥在建造上确有其精湛工艺和造型美。

回答者:办盘 (级别:黔中学生) 日期:2015/12/4 6:22:36

赞成[0]反对[0]评论 
我来回答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看不清楚?请点击验证码刷新
参考文献:
 
附 件:
 >>上传附件 |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提示:请先登陆后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