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多彩合鸣》:贵州民族文化的璀璨乐章
2025年7月26日上午,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一场意义非凡的开幕式盛大举行。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活动中,贵州侗族大歌《多彩合鸣》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惊艳亮相,瞬间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成为了当日活动的一大焦点。
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侗族地区一种独特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它以多声部复调合唱为显著核心特征,歌曲中的旋律常常巧妙地模仿虫鸣鸟叫、流水风声等自然之音,因此被人们赞誉有加,称之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此次唱响的《多彩合鸣》,更是将侗族大歌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亮点首先体现在音乐的编排上,它在保留侗族大歌传统多声部合唱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创新。将现代音乐元素与古老的侗族音乐巧妙融合,使得整首歌曲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散发着时代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
从演唱技巧来看,歌者们的表现堪称完美。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侗族大歌中复杂的和声层次清晰地展现出来。不同声部之间相互交织、呼应,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又似林间穿梭的微风,和谐而美妙。歌声或高亢激昂,展现出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或婉转悠扬,诉说着侗族古老的故事与传说,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情感,深深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在文化内涵方面,《多彩合鸣》承载着丰富的贵州侗族文化。它不仅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劳动场景的生动写照,更蕴含着侗族的历史、风俗、信仰等诸多方面。通过这首歌曲,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侗族的世界,亲身感受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样的重要场合演唱《多彩合鸣》,其意义更是非凡。它成为了贵州文化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向来自东盟及世界各地的嘉宾们展示了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贵州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了贵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侗族大歌《多彩合鸣》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了贵州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不仅是侗族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相信在未来,《多彩合鸣》将继续唱响在世界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贵州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