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   贵州省级文化   贵州职教出海 [内容]

贵州职教出海

时间:2025/7/26 来源:贵州文化使者 作者:黔驴技穹

贵州职教出海:书写国际教育合作新篇

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重要。贵州,作为中国内陆的重要省份,正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出海”的浪潮之中,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在国际职业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贡献着贵州力量。

贵州职教出海有着坚实的政策支撑与良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贵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政策优势,构建起“政策设计-平台搭建-项目落地-成效转化”的全链条合作机制。特别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落户贵州,为其职业教育与东盟乃至世界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绝佳平台。2025年7月26日开幕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更是将职教出海作为重点聚焦方向之一,推动贵州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在具体实践中,贵州职教出海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贵匠工坊”作为贵州“职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项目,已成为贵州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张亮丽名片。2025年7月26日,在“贵匠工坊”合作洽谈及经验交流研讨会上,“贵匠工坊”品牌正式发布,同时成立了“贵匠工坊”职业教育联盟。该品牌以国产装备及优势产品海外输出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实体技术设备为载体的国际合作模式,引领相关技术标准、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文化元素协同“出海”,构建起全方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2.0新型出海模式及互利共赢合作生态。目前,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贵州已在东南亚、南亚、中美洲等地区建立海外办学机构7个,开展海外合作项目19个,并有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合作,在泰国王宫落地的“贵匠工坊”项目便是典型代表。该项目地理坐标特殊,依托吉拉达技术学院的王室背景与产业资源,打造了中泰官方与民间交流的“双轨通道”;培养模式新颖,采用“学历教育+技能认证+企业实训”三位一体模式,合作培养的物联网专业泰国籍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进入海外中资企业,同时获得中泰双院校学历证书及华为、阿里云等国际技能认证,毕业即具备跨国就业能力;合作成果显著,首批合作培养的学生,有的凭借优异中文水平考入中国本科院校,有的在中泰技能交流中担任翻译,成为“民间文化使者”。

此外,贵州职业院校还突破传统单向合作模式,探索出“标准共定、人才共育、基地共建”的协同发展路径,实现了从硬件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质变。例如,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澜湄基金项目,为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培养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开发了轨道交通+中文、装备制造+中文国际化培训课程,编制国际化培训教材,并建成老挝巴巴萨职业技术学院海外技能培训站,累计培训学员上万人次。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柬埔寨成功建立丝路学院,由柬埔寨马德望省理工学院提供教学场地,贵州方面提供师资力量,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

在国际教育合作中,贵州职业教育还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创新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非遗”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将苗族刺绣、侗族大歌等非遗课程纳入东盟人才培训体系。在老挝建立的“中文+技能”交通人才培训基地,将桥梁建设、智能交通等技术培训与中文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的本土化人才支撑了中老铁路、金港高速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

展望未来,贵州职教出海前景广阔。贵州将继续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为依托,深入推进“贵匠工坊”等品牌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海外办学机构与合作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一方面,聚焦东盟铁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与更多国家的高水平院校共建“现代工匠学院”,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周期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依托“多彩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职业教育+非遗传承”国际交流品牌体系,在东盟国家布局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实现“技术输出”与“文化输出”的协同推进。同时,贵州还将积极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历互认、学分互认及职业资格证书互认体系,探索设立区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共同体,为贵州职教出海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际职业教育舞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