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由中央电视台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与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在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的贵州三线博物馆举行开机仪式。
纪录片将以口述历史的讲述方式,为观众呈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这一段恢宏历史。1964年,美国悍然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与此同时,中苏边境形式也日趋紧张。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中央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出决定,在广大的三线地区(即中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展开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这就是三线建设。从1964年起,400多万建设者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三线建设的工地,凭借着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三线精神,不仅在中心部地区建成了酒泉、西昌等一系列国防工业基地,还修筑了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一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从1964年到1980年间,国家共投入了2050亿元人民币用于三线建设,这相当于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40%。依托三线建设,六盘水、攀枝花等一批新兴城市也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拔地而起,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初步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为西部地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后来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此次,纪录片《大三线》将以小人物的生活反映大时代的变迁,用影像留存住众多平民建设者写就的历史。此次摄制组为大型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的原班人马,导演刘洪浩说表示,“此次的拍摄在全国选了三个点,计划采访1000人以上的三线建设者,该片将于2015年春天进入全面拍摄阶段,计划在2016年初与观众见面。”
【六盘水:三线建设的重点地】
为什么选择六盘水启动开机仪式?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王春才表示,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六盘水是国家规划的西南煤炭基地。1965年,西南煤炭指挥部在这里成立。50年的发展,六盘水从当初的荒山野岭变成今天祖国大西南的一座现代化城市,无数的三线建设者们都留在这里,安家立业、落地生根,极具代表意义。
“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这句话充分解读了为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历史。为弘扬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六盘水市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教育后人牢记这段历史。在本次开机仪式上,六盘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地级城市的三线建设研究会,全国第一家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三线邮局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