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渡口纪念碑(图)
茅台渡口纪念碑位于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纪念碑建在岸边小土台上,占地约80平方米。茅台渡口纪念碑为水泥混砂材质,通高11.7米。碑基长方形,青石料构筑。正面长4.5米,进深3.4米。碑座梯形,中高2.4米,上底宽2.5米,下底宽3.4米,水泥干粘饰面。碑身四棱柱形,高7.5米、宽2.3米,水泥磨面,竖书31个凸出的红色楷字,上谷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正中为“茅台渡口”四个大字,末署“贵州省仁怀县人民政府一九八0年三月”,由书法家陈恒安手书。碑顶高60厘米。纪念碑右侧,一株古老的黄葛树,虬枝盘曲,枝叶繁茂,当年红军渡河,曾以此树干拴系架设浮桥的缆索。
茅台渡口纪念碑位于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纪念碑建在岸边小土台上,占地约80平方米。台地上建水泥栏杆高1米。台地下砌石保坎三级,并有三十余级石阶直达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
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再次西进仁怀县境。15日晨,对仁怀鲁班场守敌周浑元部发起猛攻,鏖战竟日,复舍敌北去,于16日清晨乘虚占领茅台。上午10时许,在中渡口、下渡口及银滩三处搭好浮桥。从当天下午至17日,红军胜利地三渡赤水河。
茅台是红军三渡赤水的主要渡口。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的得意之战,为以后我军正确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如果说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是受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所迫的被动转移。那么,从茅台三渡赤水河就是带有战略性的主动转移。毛泽东的“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著名理论就是这时候提出来的。
在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暴跳如雷,决定放下手中事务飞往重庆,亲自督师,企图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而红军方面,1935年3月12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毛泽东将计就计,三渡赤水引敌西进,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红军之际,红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三渡赤水的成功,迷惑了蒋介石,调动了国民党军,在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在,在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耸立着一块水泥混沙的纪念碑——茅台渡口纪念碑。茅台渡口纪念碑,是为纪念1935年红军三渡赤水河的壮举所建,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1935年3月16日至18日,中央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占了茅台镇,在这里宣传演讲,张贴标语,打富济贫,开仓分盐,搭起三座浮桥胜利渡河。1980年3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在下渡口西岸的朱沙堡下,修建了11.7米高的茅台渡口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1982年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维修茅台渡口纪念碑的暗沟、栏杆并竖立了文物标志等。200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了该文物保护范围,2006年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台渡口索道桥
茅台渡口索道桥横跨在绿悠悠的赤水河上,这也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地方,桥身很宽,铺着木板,两边的钢索栏杆装饰着红色五角星彩灯,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亮起,霓虹闪烁特别漂亮。
穿过铁索桥,一座纪念碑屹立在河边,书写“茅台渡口”四个字,碑旁边一株古老的黄葛树,当年红军渡河,就是以它来系架设浮桥的缆索,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
【酒厂直供价格表】
2023年茅台酒(飞天53度)、茅台1935、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
古坛老酒系列、美酒洞系列、古坛酱酒
金酱系列、荷花酒、五星系列、肆拾玖坊、夜郎古酒
国台国标系列、国台十五年、钓鱼台系列
怀庄之醉系列、怀庄大单品、无忧酒、酣客
国吉祥系列、云汉春系列、黔国酒、省酒、多彩贵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