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信息港   贵州历史   湄潭县史(3)

贵州有你更精彩

湄潭县史(3)

时间:2015/8/21 来源:贵州信息导航 作者:贵州梦

湄潭置县后正式划入贵州管辖。这以后的三百余年,贵州兵燹不断,战祸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湄潭却因此引来大批移民而促进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贵州给外界落后,蛮荒的印象,除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原因,舆论导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贵州”这个名称始见于宋太祖(赐普贵敕)中“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古地理书《禹贡》把中国疆土分为五个地域,名为“五服”,以京城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要服与荒服是最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远在要荒”是说贵州属于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在宋太祖之前,汉朝司马迁“夜郎自大”和唐朝柳宗元“黔驴技穷”的故事,已固定了中原人对贵州的看法。柳宗元还有一句更难听的话,“播州非人所居”。唐朝元和年间写过《捕蛇者说》的大才子柳宗元和《陋室铭》的作者大名士刘禹锡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唐宪宗决定把柳宗元贬到柳州,刘禹锡贬到播州,柳宗元惊呼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怎么去得?当时,还有一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宰相裴度也说过:“播州猿猴所宅”。照这句话理解,那时的遵义、湄潭一带只能是猿猴住的地方了,这样的舆论导向自然阻碍了贵州乃至遵义地区的开发。


大思想家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战争的不幸却给湄潭带来经济、文化发展的机会。湄潭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变革和事件都与战争有关。平播战争导致了湄潭县的建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驻扎湄潭,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四十年代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等影响湄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事件都与战争有直接的联系。


湄潭置县后,周边地区不断发生战争,战乱时间,湄潭的青山绿水是人们避乱,生存的福地。


清顺治七年(1650年)孙可望派兵攻遵义,一批巴蜀移民涌入湄潭避乱。这些移民制茶酿酒,烧窑熬糖,编制竹器,开设茶馆酒楼,同时带来了川剧、评书、金钱板、莲花落。以后四川移民不断的涌入,对湄潭的影响最大,湄潭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语言文化无不烙上浓郁的巴蜀特征。


清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反清,后称帝于湖南衡阳,荆楚湘赣一带成为战场,大批荆楚移民为避战乱入湄。荆楚人善商贾,工印染、织布,永兴因系当时上八府与下八府交接之地,荆楚移民选择这里做生意,造就了一个繁华的商埠。一时间,湄潭的印染业,织布业颇为发达,永兴也有“一打鼓(今金沙县城)、二永兴、三鸭溪、四茅台”之誉。荆楚移民带来了荆楚文化,光绪志载“正月元宵,城乡剪彩为灯,名曰‘花灯’。拣少年为女装,伴以鼓乐,沿门踏唱,又多烛龙,颇类楚南”。可见湄潭至今仍流行的“花灯”是从荆楚传入。


清咸丰、同治两朝,贵州爆发了著名的咸同农民大起义,战争不断,各地移民不断来湄。为避战祸,湄潭各地建起不少囤堡。有些军事城堡至今尚完好,如洗马乡境内的灯笼山营、洞沟营、普字山营,笔者曾去考察过。灯笼山营堡建在山顶开阔处,前后断岩如削,羊肠曲道,行者多眩,营堡城墙高达丈许,俱由巨石垒成,石门、石柱尤在,城堡可容千人,真不知当时在无机械的情况下,先人是怎样修筑这样宏伟的城堡。普字山营紧邻场镇,此营历史最久,原系吴三桂军驻扎之营,城堡上现建有电视差转台。洞沟营建在山洞内,洞高数大,阔十余丈,深达十里,洞内有营房建筑,垛口上原架有铁炮,有一股清泉从洞里流出,向里走有宽有窄,有不少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海生物化石,证明远古时代这里曾经是一泓大海。这些军事城堡如果开发,具有较高的经济旅游价值。


发生在咸同时期的农民起义战争有这样一个插曲:郭沫若的外祖父杜琢章曾在贵州黄平代理知州,清咸丰七年(1857年)农民起义军攻破黄平城池,杜知州见大势已去,自已杀死了4岁的女儿后自尽于公堂,其妾和另一个7岁的女儿也跳水自杀。郭沫若的母亲当时被一位奶妈背出逃生,在湄潭躲藏了一阵才回到四川,郭沫若母亲后来嫁给郭朝沛,才有了郭沫若。

【相关内容】:

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