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贵州,为什么贫穷? 知道贵州,是历史课本里的遵义会议,是酒桌上的国酒茅台,是感受到的刻骨铭心的贫穷…… 时间再回到2006,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突然被和贵州相关的几件事所牵动: |
回答者:gzadmin (级别:) 日期:2012/2/26 0:48:11 |
赞成[1] ┆ 反对[0] ┆ 评论 |
二、贵州之困 要说贵州,还要从贵州的前世今生说起。当翻阅贵州历史,我更加沉重,让我难以评述…… 1.机遇之困——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三年困难时期,湘渝铁路拟从铜仁过,遭到当政者极力反对,怕把铜仁的粮食拉出去给外地人吃了。他老人家那一拍板,导致黔东发展整整被耽误了半个世纪! 回顾历史,贵州其实曾经错失不少机会。 探究贵州落后之因,几十年来人们总结的原因不下数十条,其中两例非常典型:一是烟酒产业的两次重大决策失误;二是整体推介方面的弱势。 历史上,贵州拥有烟(卷烟与烤烟)、白酒传统优势,八十年代初,全国十大名烟中,贵烟名气远甚如今红极一时的红塔山;八大名酒中,茅台、董酒领风骚。但如今,贵州烟比不上云南,酒比不过四川。谈及这段起伏,贵州官员及企业界人士唏嘘不已。 八十年代初,国家一笔巨额技改资金拟投给贵阳卷烟厂,但有一个条件,地方财政需配套数亿元。由於态度不积极,这笔巨资被云南‘吸’走,玉溪卷烟厂这个‘小弟弟’十年内迅速超过了‘老大哥’。统计表明,一九九九年,贵州卷烟产量一百八十八万箱,占全国的百分之五点八,但只相当於云南的百分之三十一,也低於河南(二百七十五点八万箱)、湖南(二百三十七万箱)、山东(二百二十七万箱)。 九十年代,中国白酒的第一个A股上市指标众望所归地‘判’给了国酒茅台,但据坊间传,当时部分人比较谨慎,认为国酒得保持独特风味,不宜热炒,况且市场融资後,投资的新方向也没有考虑好,结果,礼让给四川的五粮液。五粮液集团在证券市场上长袖善舞,产值销售量快速膨胀,现已是茅台的十馀倍,市场的高占有率,使五粮液开始冲击茅台的国酒地位,甚至喊出了‘国酒不能搞终身制’的挑战之声,黔中之地一片哗然。 此消彼长,贵州白酒工业优势风光难再,一九九九年七点六万吨,只占全国的百分之一点五,相当於云南的百分之三十五、四川的百分之十二点五。 贵州各界人士还不无忧虑地提及,昆明有世博会,举世皆知,奇花异草强劲带动经济;广西有山歌节,这边唱来那边和,外资涌入似清江水。反观贵州,在全省整体推介方面就显弱势,仍在民族风情的老套上打转。 今天,贵州手里这一张旧船票,能否还能登上发展的客船? 贵州,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2.产业贵州的软肋 贵州将烟草、旅游、酒业、药业、能源等列为贵州五大支柱产业,但从产业现状来看,和行业内对手相比都存在极大的差距。 一云、二贵、三中华,贵烟今何在 在大多数的烟民心中.贵州并非烟草大省,但其“贵烟”的品牌却名气相当,一度似酒中茅台一般。 大凡40岁以上的烟民,或者是烟草行业的老职工,都不会忘记曾经在烟民与烟草行业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云、二贵、三中华。这“一云”,是指云南的“云烟”,“二贵”指的便是“贵烟”,“中华”排列第三。“一云二贵三中华,黄果树下牡丹花”,这句曾经在上世纪被人们口头传诵高档香烟的话语,显现出了贵烟、黄果树烟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缺乏品牌意识的年代,“贵烟”已经有了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贵州的自然条件适于烟叶的种植。烟草传到贵州,约在明末清初,贵定曾是烟丝生产的中心。1938年在贵阳引种烤烟成功,1939年在贵定大面积推广,很快扩展到30多个县,1949年产量达到5.95万吨,居全国第三,与鲁、豫、皖齐名。 贵州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15.44%居全国第二位,落后于云南27.59%的规模。烤烟产量占全国12.9%居于全国第三位。但与此对应的是,贵州卷烟产量仅占全国5.31%而居于全国第7位。贵州在“两烟”存在质量、结构、技术、品牌、效益等诸多问题。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贵州烟草,历史有过数量扩张的黄金时期:烤烟最高年产量1997年约达1400万担,几乎占全国正常年景烤烟收购量的1/34;卷烟在1996至1997年间全省产销量实际保持在220万至230万箱的水平,1996年和1997年两年,全省两烟税利约达50亿元。 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贵州烟草1998年以后每况愈下,“两烟”税收连续几年只维持在35亿元左右,抵掉亏损额后只有30亿元左右,在全省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递减,由占50%以上降至2001年的20%以下。到2000年,几乎陷入绝境,成为全国烟草行业惟一一个“两烟”双亏省份,潜亏挂账达80亿元,资产负债率22%。 近年来,烟草的高额利润使东部各省市、各厂都在进行最现代化的改造,都在以国际最现代化的标准建厂。而贵州近年在技改上已无投入,如贵州第一大厂黄果树烟草集团2001年竟无一分钱的技改投入。而且,贵州为维持生产,不断把东部地区低档品牌卷烟引进来生产,压缩自己的品牌,为别人开辟市场。 贵州烟草的发展起起伏伏。总的来讲,因种种原因和环境,失去的机会比发展的实际效果要多。“一云、二贵”始终未能实现,云南年税利多年超过300亿元,贵州却不到100亿。邻近的云烟给贵烟一个不小的启示。 2005年,云南烟草创利税476亿。2005年,“红河”“红梅”两个卷烟品牌分别以128.1万箱和126.3万箱的销量继续占据全国品牌第2、3名的位置。 云烟善于抓住机会,1958年上海一个私立烟厂(华美烟厂)在公私合营后进行工业布局调整中,被改为上海第三机床厂,不再生产卷烟,原有的卷烟设备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将之拨往云南昆明卷烟厂。得知这一消息后,正意图发展烟草工业的玉溪复烤厂,马上意识到对于他们这是不可错过的良机,玉溪烟叶复烤厂迅速向云南省政府提出了在烟叶复烤厂基础上扩建玉溪卷烟厂的报告,迅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并拨款180万元,作为建厂初期的第一笔投资,华美烟厂的设备也于报告批准后改调给了玉溪卷烟厂,这套设备成了玉溪卷烟厂得以建成的主要生产设备。 相比较贵州烟草业,云南烟草做了大量的调整工作、市场工作和产品创新工作,云南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甚至发出了“保卫红塔山”的呼吁等等,工作极有成效的。云南曲靖烟厂的“福”牌,会泽烟厂的“小熊猫”,红河烟厂的“红河”,都是当今国内卷烟市场的热点、亮点,继续保持了云南烟畅通的声誉,在税利上,云南始终保持着300亿元的水平。 旅游——谁记得贵州 人们也许还记得“云贵旅游”这个词,那时这个词几乎就是西南旅游的统称。一直以来,云南和贵州是“系在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可如今,一个蚂蚱起飞了,另一个蚂蚱却还在原地踏步。 贵州号称“公园省”、“旅游省”,黄果树是最响亮的招牌。当视角投向沿海,你会发现,贵州的“公园省”、“旅游省”是多么的弱小。 贵州在旅游产业上创造的价值却远远与它巨大的资源潜力毫不相称。根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统计的数字:2001年,北京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为人民币1132亿元,广东为1260.83亿元,而贵州只有81.46亿元,差距十分明显。即使和临近的云南(257亿元)、四川(314亿元)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来黔观光的游客主要集中在“贵阳-黄果树-红枫湖”一线;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短短几年,云南旅游的腾飞谱写了彩云之南的奇迹。自'99世博会以来,云南旅游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率,而贵州仅相当于这个昔日兄弟的三分之一。 就是跟周边的一些城市相比,贵州全省的旅游收入也显得十分寒酸。200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成都市的旅游收入为6.03亿元,重庆市旅游收入8.56亿元,贵州全省旅游收入仅仅为1.8亿元。 在贵州流行一个词——公园省,很多贵州人也以此自豪。公园一词,老外读做“怕客”。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公园”是个陈旧的概念,是当年过穷日子的时候,唯一可以去转悠转悠的所在。 贵州美丽的女子如同贵州美丽的景点 “花开千百处,处处是美景”,但是,却鲜有当选的“世界美女”和知名的世界品牌,这与贵州发展旅游储备条件的多少有关。 贵州旅游的人均消费在全国是21位,但是平均停留天数较少。我国国内和国际旅游比例是7:3,贵州是94:6;按照人数来比全国是9:1,贵州是99:1,在总的结构中贵州的入境旅游比例相对太少。现在贵州50%左右的客源来自省内,还有约20%的来自全国其他地方。 黄果树是贵州的骄傲,曾与云南石林、广西桂林、重庆长江三峡、四川峨眉山齐名,位列我国著名景区金榜。黄果树风景区在历史上曾创下过每年上亿元的门票收入,可是现在呢?每年的门票收入已经跌到了三千万元。而深圳市“世界之窗”在每年黄金周的门票收入就超过这个数字。 黄果树背后的原因竟然是“窝里斗”。 黄果树地处安顺市镇宁、关岭两县,原风景区管理处政企不分,各家都盯着这块唐僧肉,斗得死去活来。为走出困境,省委省政府1999年出台了旅游体制改革的文件,成立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统筹黄果树的管理开发。可几年过去了,管委会却和经营者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斗了起来,致使景区内综合开发停顿,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失败。黄果树从金榜沦落到了副榜。如今,黄果树大瀑布正面临着游客断流的威胁。 黄果树瀑布是贵州旅游乃至贵州的象征。而黄果树所凝聚的旅游症结,也是整个贵州的症结。 在西部的五朵金花中,四川象山、云南似花、西藏如雪、广西如海,而贵州似水,这个“水”就是瀑布。黄果树已形成的品牌效应,并没有更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定位只是一个“景点”,还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景区。 尼亚加拉瀑布在120年前走的就是黄果树目前的发展路子,门票是瀑布景点最主要的支柱收入,但是120年过去了,今天尼亚加拉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瀑布景观了,它更多地突出以瀑布景观为主的其它公园性的设施和功能,门票的概念已经完全从这里抹去,停车业、餐饮业、娱乐业、酒店业才是瀑布公园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综合功能作用的发挥,尼亚加拉瀑布每年上交政府的税收是1400万美元,每年的游客达到1400多万人,可以说每一个来玩的游人,有1美元是给了政府。这种发展思路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贵州黄果树景区来说,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是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与贵州守着丰富旅游资源却没做大相比较,华侨城可以说是最好的对照。 华侨城,昔日只是一片荒滩,21年过去,华侨城培育了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深圳湾大酒店和威尼斯酒店等知名企业品牌。华侨城的主题公园和景区在销售额、接待游客人数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侨城写下了中国旅游史上的许多精彩篇章:以年均近700万的游客量,居全国单一旅游景区年接待量之首;超过30亿元的巨额投资,创建了中国投资密度最高的城市旅游度假区;累计54亿元的旅游景区收入,创下了中国旅游投资效益最好成绩。“华侨城?旅游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四大主题公园以及华侨城城区并曲阜“三孔”景区同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最高级别的“AAAA”景区,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主题公园最密集、目前规划最先进、生态环境最好的都市主题旅游城区。 目前,华侨城集团总资产达177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50亿元。20年来华侨城集团累计向国家交上缴税收40亿元。在华侨城发展的20年间,贵州的黄果树却守着数十年名声或徘徊或倒退。“公园省”、“旅游省”没有带来客源和经济收益,却依旧是守着贫瘠和困苦。 问贵州旅游有什么,还真没有人能回答,一定要回答,就只能一个个罗列景点。不象云南,一句“彩云之南”就把人吸引住了。 2006年春,一股看油菜花的旅游热潮兴起,诸多东南沿海城市里的人开始到山区去寻找原本普通的油菜,去看油菜花开。在旅行社推荐的线路中,有四川、有湖南,但却鲜有贵州。殊不知,安顺龙宫盛开的油菜花美不胜收。但这种美景却没有成为贵州的卖点,虽然有龙宫油菜花旅游节,这片油菜花海依然养在深闺无人知。 “到贵州寻找600年前的老汉人”这句口号,是近两年来屯堡人在开拓南京旅游市场时,一直不变的宣传声音。 在贵州安顺,有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的人们身披一袭艳丽的明朝汉族服饰,操一腔浓郁的江南口音,生活恬静。这一切,都令人们有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600多年前的大明朝的感觉…… 在被称为“明清、民国建筑时光隧道”的屯堡村落云山村里,走在细雨霏霏的古巷里,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幅门框,都有故事。口口相传的故事、家事,生动真实地展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并没有多少外人知道。 凡此种种,无不是发展旅游的新趋势,贵州却还是后知后觉。 |
回答者:admin (级别:黔中学生) 日期:2012/2/26 0:50:07 |
赞成[0] ┆ 反对[0] ┆ 评论 |
好山好水出好酒下折射的贵州酒业品牌危机 如果说一般工业产品不敢轻言“贵州造”是贵州的灾难性印象使人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在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贵州造”也没有打出应有的影响。 黔菜VS川菜 川菜是四川人的骄傲,是城市的名片。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餐饮业群雄逐鹿,川菜在八大菜系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形成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川菜。 |
回答者:贵州007 (级别:黔小学生) 日期:2012/2/26 0:52:20 |
赞成[0] ┆ 反对[0] ┆ 评论 |
尴尬的贵州茶 唐?陆羽《茶经》里这样说:“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贵州神奇VS哈药六厂 “川广云贵,道地药材”,贵州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产地之一。 镇远VS凤凰,凤凰启示 镇远和凤凰,同样是古城,却是一个天,一个地, 3.贵州品牌——失落在哪里?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一个“24拐”成为明星,“24拐”所在的晴隆一下被人们所认识。 其实在晴隆县城,只要提起“24拐”无人不知,晴隆县是贵阳至昆明的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老照片的路段就在该县莲城镇五一村,距县城约1公里,该地名叫“半官坡”,因为公路从山顶到山脚约4公里的崎岖路段上共有24个弯道,当地人也称“24拐”。 |
回答者:qianxiaode (级别:黔小学生) 日期:2012/2/26 0:53:46 |
赞成[0] ┆ 反对[0]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