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题
贵阳的大十字、蟠桃宫、紫林庵和纪念塔都司路都有什么来历?
[详细描述]请问一下,贵阳那么多十字路口,为什么只有现在的大十字才叫大十字?还有蟠桃宫、紫林庵和纪念塔都司路都有什么来历? 相关附件:
问题补充:

提问者:gzask(级别:黔小学生) 悬赏分:0分 回答数:1 浏览数: 日期:2012/11/29 15:15:08
目前没有回答!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赞成[] 反对[] 评论
回答者:(级别:)日期:
提问者对该答案的评价:
 

大十字的来历:

在贵阳住上三天的外地人都知道大十字,但贵阳的十字路口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把那个位置称为大十字?必须清楚一点,大凡一个城市被称呼为大十字的地方,往往都是这个城市南北线与东西线的交叉点。以前,贵阳有九个城门,四个正大门分别是老东门、大南门、大西门、北门,现在除“北门”没人用之外,其它三个门仍作为地名使用。那时的北门就在今天中华中路接喷水池处,驰宇大厦楼下。以四大门中的北门对大南门为经线,老东门对大西门为纬线,交叉点就称为大十字。还有种说法,说是以贵山对富水为竖轴线,以大西门到老东门之间为横轴线,交叉点称为大十字。无论怎么说,大十字不是新地名,早在明朝时就有,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蟠桃宫

说起蟠桃,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有个王母娘娘,她在天上主管的工作除了请客吃饭之外,她还办有一个桃园,种了很多蟠桃,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寿。但王母娘娘在人间不是管蟠园桃,而是百姓的婚姻大事、生儿育女,所以老百姓一有类似的需求,就会去拜她。1919年,贵阳仙人洞的一位道士,四处募捐,然后在今天蟠桃宫的那个位置,修建蟠桃宫,里面供奉王母娘娘,房子不大,但名气很大,当时的老百姓经常去拜神求事,每年的三月初三,蟠桃宫里的香火旺盛。解放后,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逐渐破败消失,但蟠桃宫作为地名使用留了下来。

紫林庵:清朝初期,来贵阳经商、工作、避难的人逐渐增多,他们大都会自发成立“同乡组织”,一般叫某某会馆。那时,从大西门到紫林庵都是良田、土地,这一大片全是湖南人成立的“湖南会馆”的资产,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现在省计委会的侧后面,修建了一个“多功能建筑”,一是供文人游玩,二是供奉观音菩萨,三是祭祀屈原,旁边还有一个花神祠,一个法云寺,总命名为“紫林(灵)庵”。这里是湖南人的世外桃源,也是他们的文化宫、俱乐部、殡仪馆,诸如游艺活动、公共祭祀、家庭丧事等都会在这里举行。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修路、造房,使幽静的紫林庵建筑群,逐渐消失在贵阳人的眼中。

纪念塔: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贵州将士,在现新华路、神奇路、市南路的交会处,修建纪念碑而得名。

都司路及九门:

老贵阳的城门,除了上面说的四个之外,还有次南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新东门,这几个名字现在都还在使用。次南门、新东门是以方位来取名,其余三个是以通往的地方来命名。威清门通往威清卫,所谓“卫”,就是明朝设置的“农垦部队”,平时可以种地、训练,保卫一方,打仗的时候调出来就可以用,类似于建国初期的新疆建设兵团。一个“卫”,相当于一个营级单位,当时在清镇设得有两个“卫”,一个威清卫,一个叫镇西卫,威清卫就在今天的清镇市,镇西卫就是今天的卫城。后来取“威清卫”的“清”,取“镇西卫”的“镇”定名“清镇”。六广门通往六广镇,在现在的修文县,那里有出名的六广河。洪(红)边门通往现在的开阳县,过去开阳县称为洪边十二马头。说到十二马头,还是离不开明皇帝朱元璋,当时他封了一个姓宋的人做开阳的“土皇帝”,宋家把其所管辖的土地分为12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称为一个“马头”,有点像现在的“乡”,每个“马头”管辖十几个村寨。在开阳县的禾丰乡,现在还有保存得比较完好的马头寨,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明皇帝朱元璋对如何管理好国家很有研究,他实行的是军队独立、司法独立、行政独立,那时和现在一样,每个省都设立一个“省军区”,当时的“省军区”叫“都指挥史司”,简称“都司”,明皇帝的“省军区”,就设在今天的都司路监狱局附近,人们把这个“省军区”大道,简称为“都司路”。

回答者:gzadmin (级别:) 日期:2012/11/29 15:21:46

赞成[0]反对[0]评论 
我来回答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看不清楚?请点击验证码刷新
参考文献:
 
附 件:
 >>上传附件 |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提示:请先登陆后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