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狗绷肠:黔南味蕾上的民族风情
在贵州黔南州罗甸县,山水相依之处藏着这样一道独特的美食——罗甸狗绷肠。它不只是一道简单的菜肴,更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红水河沿岸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悠悠乡愁和深厚的民族记忆。
说起狗绷肠的诞生,有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一直以来,布依族同胞对狗肉情有独钟,但过去烹饪狗肉时,狗的内脏、骨头和血往往被丢弃不用。有一年正月,寨子按惯例杀狗“扫寨”,以求驱邪避灾,护佑全寨平安。活动结束后,全寨人会在寨子旁共享晚餐。“扫寨”前夜,负责筹备伙食的总管大爹辗转难眠,满心琢磨着怎样让这次的饭菜比往年更出彩。就在他迷迷糊糊之际,一位童颜鹤发的白胡子布依老人,笑意盈盈地从半空飘然而至,温和地说:“别发愁,我教你做道菜,好吃又不浪费,保准大家满意。”老人详细传授完制作方法后便飘然而去。大爹赶忙追问:“老人家,这菜叫啥名字?”白胡子老人回头神秘一笑,留下一句:“明天你就知道了!”大爹再想问时,老人已不见踪影。大爹猛地惊醒,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
第二天,大爹赶忙吩咐厨子,依照老人的教导,剔下狗脊骨剁碎,加入新鲜的网油、肺、连提,捶打成细腻的肉茸,再放入椿芽末增添独特的清香,混入狗血让馅料更紧实,最后撒上花椒面、酒、姜葱末和盐调味。接着把洗净的狗肠一端用线扎紧封口,将调制好的馅料小心翼翼地从另一端灌进去,灌好后再把这一端也扎紧。随后把灌好的狗肠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沥干水分。最后,在平锅里倒入熟菜油,加热后放入狗肠开始煎炸。就在煎炸时,一个厨子突然大喊:“大爹,快来看,狗肠爆了!”正忙着其他事的大爹,在喧闹声中把“狗肠爆了”听成了“狗绷肠”,瞬间明白了白胡子老人那神秘一笑的含义。开饭时,一节节色泽金黄、外酥里香、味道独特的美食端上了桌,全寨老少赞不绝口。有人问这道菜叫什么,大爹不假思索地回答:“狗绷肠”。从那以后,狗绷肠就成了红水河一带布依族招待贵客的招牌佳肴,代代相传,声名远扬。
制作罗甸狗绷肠,工序看似繁杂,实则每一步都饱含着布依族人民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食材的挑选极为关键,新鲜的狗肠、狗脊骨是基础,搭配上新鲜肥美的网油、鲜嫩的肺和连提,再加上椿芽带来的清新气息,狗血的独特黏合,以及花椒面、酒、姜葱末、盐等调料的巧妙搭配,为这道美食赋予了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风味。
制作时,把狗脊骨捶打成茸,再与其他食材充分混合,这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娴熟的技巧,只有这样,各种食材的味道才能完美交融。灌馅时,要谨慎地将馅料灌入狗肠,既要保证狗肠均匀饱满,又不能让它破裂。煮狗肠时,火候的把控至关重要,要让狗肠熟透,同时还得保持形状完整。最后一步煎炸,更是决定狗绷肠口感的关键,用文火慢慢煎炸,直到狗肠表面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当一盘热气腾腾的狗绷肠端上桌,那金黄的色泽立刻就能抓住你的眼球,仿佛被阳光轻抚过。凑近一闻,浓郁的肉香、香料香和独特的狗肠香气交织在一起,瞬间勾起你的食欲。咬上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酥脆的外皮,“咔嚓”一声,宛如奏响了一曲美食的乐章,紧接着,内里香嫩多汁的馅料在口中散开,椿芽的清香、狗血的醇厚、香料的浓郁,各种味道相互交织,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在罗甸,狗绷肠早已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是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体现,每当有贵客到访,布依族人总会精心烹制狗绷肠来招待,以此表达对客人的尊重与欢迎。它还见证了布依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像“扫寨”等活动,狗绷肠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这些特殊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狗绷肠,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浓浓的亲情与民族情感在餐桌上弥漫开来。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到罗甸采风,在罗悃镇品尝狗绷肠后,对其赞不绝口,摄制组还拍摄了狗绷肠的制作全过程,通过电视,让这道独具特色的美食从罗甸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罗甸,只为品尝这道独特的美食,感受布依族的饮食文化魅力。
如果你也渴望体验与众不同的美食风情,不妨来罗甸尝尝狗绷肠。相信它独特的口感和背后的动人故事,会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带你领略黔南州罗甸县独有的民族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