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州特产导航   黔南州特产   三都高山食用菌

特产库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三都高山食用菌

时间:2025/3/5 来源:贵州特产指南 作者:黔小子

【云端菌香·三都珍品】贵州黔南三都县高山食用菌探秘:羊肚菌、香菇、姬松茸的富民密码

在贵州黔南的层峦叠嶂间,三都水族自治县正以"高山菌菇"为画笔,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里的羊肚菌、香菇、姬松茸三大珍品,不仅承载着独特的地理基因,更以创新模式书写着生态富民的新篇章。


【羊肚菌:云端绽放的"菌中之王"】

在周覃镇新仰村的千亩菌田里,黑色大棚如卧龙般俯卧山间。每年深秋时节,村民们精心搭建的"温床"里,2000余亩羊肚菌正积蓄着破土的力量。这种被誉为"菌中之王"的珍稀食材,在三都找到了理想的生长家园——昼夜温差大、湿度稳定的高山气候,配合当地独创的"竹棚+双膜"保温技术,让菌菇在寒冬腊月也能蓬勃生长。

三都羊肚菌产业的智慧不仅在于自然馈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分红形成闭环。村民韦正兴算了笔账:"每亩土地租金800元,务工每天收入100-120元,去年光务工就赚了2万多。"更令人惊叹的是科技赋能:通过菌种改良和精准温控,新仰村的羊肚菌比传统产区提前15天上市,鲜品价格突破60元/斤,烘干后身价倍增,远销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市场。2025年,全县5000亩羊肚菌预计产值突破亿元,真正实现"小菌菇闯大世界"。


【香菇:双季丰收的"致富伞"】

都江镇柳江村的食用菌基地里,17个大棚整齐排列,10万棒菌棒正孕育着第二茬丰收。这里的香菇采用"春栽+秋养"双季模式,从菌棒生产到冷藏烘干形成完整链条。"每天采收2吨鲜菇,产值16万元。"村指挥长吴邦勇介绍,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当地成功培育出耐储运、口感佳的优质菌种,鲜菇货架期延长3天,为开拓成渝市场奠定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延伸:村民将鲜菇加工成干品、菌汤包,附加值提升3倍。"我们的香菇干品卖到80元/斤,还开发了菌菇酱、即食零食。"基地负责人透露,通过电商直播和社区团购,产品复购率超过40%。如今,柳江村的"致富伞"已覆盖周边5个村寨,带动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姬松茸:林下掘金的"抗癌先锋"】

九阡镇水各村的密林中,红托竹荪正撑开白色"裙摆"。这种被誉为"菌中皇后"的珍稀菌菇,在三都找到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配合林下遮阳的天然屏障,成就了高品质的"林下珍宝"。"每亩产量750斤,产值3.5万元。"贵州源荪泰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保底分红2000元,务工收入另计。

而在周覃镇新仰村,姬松茸(巴西蘑菇)的种植同样风生水起。当地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福建客商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每斤鲜菇收购价4.1元,亩均收益超万元。这种富含甘露聚糖的"抗癌先锋",正通过精深加工制成保健品,成为三都健康产业的新名片。


【未来展望:菌菇产业的升级之路】

三都食用菌产业的腾飞,离不开"科技+生态"双轮驱动。周覃镇的马桑菌示范基地,通过自动化控温设备和智能化菌棒生产线,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中和镇的羊肚菌基地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出菇率提升20%。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正探索"菌-稻-菜"轮作模式,冬季种菌、春夏种菜、秋季收稻,每亩土地年收益突破5万元。


站在新的起点,三都正以"中国高山菌菇之乡"为目标,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这里的每一朵菌菇,都承载着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当您品尝三都菌菇的鲜美时,不仅是在享受自然的馈赠,更是在助力一场正在发生的乡村振兴奇迹。

【相关内容】:

可能您还想关注黔特产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