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级非遗(2018年认证),以糯米为主料,经特制模具蒸汽冲制而成,配红糖水、花生碎及荸荠粉糊,甜而不腻,承载百年饮食文化。
百年非遗冲冲糕:一口甜糯,满是兴仁烟火气
清晨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老街,总能听到铜壶沸腾的咕嘟声与木蒸笼碰撞的轻响——这是本地老字号冲冲糕摊位开工的信号。作为流传百年的黔西南特色小吃,兴仁冲冲糕不仅以"蒸汽顶压、自然冲制"的独特工艺征服食客,更凭借甜而不腻的口感成为兴仁市文旅名片。如今,无论是大佛坊小吃街的热闹摊位,还是巷陌深处的老字号店铺,这道承载着布依族饮食智慧的甜点,正以软糯香甜的滋味,等待着每位游客开启舌尖上的兴仁记忆。
一、百年工艺:棕木蒸笼里的"冲制"绝活
兴仁冲冲糕的灵魂,藏在一套传承百年的棕树木制工具里。这套由隔板、蒸笼、木棒组成的"三件套",每一件都透着手艺人的巧思:隔板需精准匹配锅口大小,上面钻有均匀气眼以保证蒸汽流通;腰鼓状的小蒸笼高约10厘米、直径6厘米,底部铁板布满细孔,确保米粉受热均匀;而固定在隔板一侧的木棒,正是"冲冲糕"得名的关键——当米粉在蒸笼里熟透时,用木棒轻压蒸笼,借助铜壶蒸汽的顶推力,米糕便能自然脱出,保留最完整的软糯质地。
这种"蒸汽顶压冲制"工艺,让兴仁冲冲糕与其他地区的米糕形成鲜明差异。相较于普通蒸制米糕,冲制过程能让米糕内部形成细密气孔,入口更显蓬松。兴仁本地手艺人介绍,制作时需严格把控三个环节:首先将籼米与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后用纱布覆盖饧发数小时,磨粉后反复揉搓至细腻;接着将米粉舀入小蒸笼,撒上芝麻、花生碎与红糖粉,置于沸腾铜壶上方蒸制;最后把握冲制时机,确保米糕既熟透又不粘笼。整套流程全凭手工操作,一位熟练师傅每天最多也只能制作300余份,这份匠心让每一份冲冲糕都显得格外珍贵。
二、食材密码:兴仁风物的甜蜜碰撞
作为"中国薏仁米之乡",兴仁冲冲糕的食材选择深植于本地土壤。制作米粉的主料采用兴仁本地种植的籼米与糯米,其中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确保米糕的软糯口感;部分老字号还会创新性加入少量薏仁米粉,既呼应兴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薏仁米产业优势,又让口感多了一份粗粮的颗粒感。
配料的搭配则尽显黔西南的物产丰饶。兴仁冲冲糕的经典搭配是"荸荠粉糊+五彩佐料":用本地荸荠磨粉冲调的糊状基底,自带清甜果香,能中和米糕的甜腻;再加入炒香的芝麻、去皮舂碎的花生、切丝的冬瓜条,最后淋上布依族手工熬制的玫瑰糖,形成"糯、香、脆、甜"四重口感。2025年兴仁市文旅部门的调研显示,这种配料组合的顾客满意度达92%,尤其受年轻游客青睐的"五彩冲冲糕",还会用蝶豆花、紫薯等天然食材给米粉调色,既保留传统风味,又增添视觉吸引力。
三、味觉旅行:从街头小摊到文旅名片
在兴仁市,吃冲冲糕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仪式。本地食客推荐的"最佳品尝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此时的米糕刚蒸制完成,搭配现熬的红糖荸荠糊,热气从舌尖暖到胃里。位于兴仁市盘江东路大佛坊小吃街的"媛媛冲冲糕",是近年来人气颇高的店铺,每天13:00-21:00营业时段,常常能看到排队等候的食客;而豆芽街的"赵满娘冲冲糕"则以传统口味著称,经营30余年仍坚持用柴火铜壶蒸制,不少老兴仁人说"这是小时候的味道"。
随着兴仁旅游业的发展,冲冲糕正从街头小吃升级为文旅IP。在2024年黔西南州"非遗美食嘉年华"活动中,兴仁冲冲糕凭借百年工艺与地域特色,单日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次,不少游客表示"冲着这道小吃特意来兴仁"。兴仁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挖掘冲冲糕的文化内涵,推动这道传统美食与薏仁米产业、布依族民俗体验相结合,让更多人通过一口甜糯,记住兴仁的味道。
一口冲冲糕,读懂兴仁的温柔
当你漫步兴仁街头,不妨停下脚步,走进一家冲冲糕小店。看着师傅将米粉舀入棕木蒸笼,听着铜壶蒸汽的嘶鸣,接过那份热气腾腾的甜点——米糕的软糯、花生的香脆、玫瑰糖的馥郁,在口中交织成独特的风味。这道传承百年的小吃,不仅是兴仁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更藏着这座城市最朴素的生活智慧。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活力一天,还是午后休闲的甜蜜点缀,兴仁冲冲糕都能以温暖的滋味,让你爱上这座黔西南小城的烟火气。
下次到兴仁旅游,记得把"吃一份正宗冲冲糕"列入行程。在大佛坊小吃街的热闹里,在老街巷的宁静中,让这口甜糯成为你关于兴仁最难忘的味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