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产导航   黔西南州特产   兴仁刷把头 [内容]

兴仁刷把头

时间:2025/9/4 来源:贵州特产指南 作者:黔小子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特色美食:兴仁刷把头 —— 百年非遗的匠心美味

黔西南代表性非遗美食,始于清同治年间,以鸡蛋面皮包裹瘦肉、竹笋等馅料,顶端捏成花状,搭配胡椒鸡汤食用,口感鲜香爽口。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街头巷尾,清晨的烟火气总是从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刷把头开始。这种外形酷似民间刷锅竹刷的特色小吃,不仅是兴仁人早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承载着百年历史的非遗美食。1945 年,美军在华作战总司令部司令麦克鲁少将在兴仁视察期间,就曾对这道美味赞不绝口,连连竖起大拇指,如今它已成为 “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一等奖” 得主,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黔西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兴仁市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


一、百年传承:从清代秘方到今日非遗

兴仁刷把头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由从江西迁徙至兴仁的郑尚礼先生改良北方烧麦创制而成。历经六代传承,如今以郑记刷把头为代表的老字号,仍坚守着百年前的手工技艺。据第六代传人郑代红回忆,其曾祖父郑光清曾在 1945 年为麦克鲁少将制作过这道美食,当时将军对竹笋的清香和独特造型好奇不已,连问制作方法,成为一段美食外交的佳话。

2018 年兴仁撤县设市后,这道传统美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政府主办的 “激情兴仁・欢乐薏乡” 文化旅游促消费系列活动中,刷把头作为重点推广的名优小吃,入驻剑平池周边的特色美食体验区,与盒子粑、鸡矢藤粑粑等一起,成为展示兴仁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兴仁市解放路商业步行街、东风路等地的老字号店铺,每天清晨都能看到食客排起长队,只为品尝这口传承百年的地道风味。


二、匠心工艺:二十四道褶里的美味密码

兴仁刷把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近乎苛刻的制作工艺。选用兴仁本地麦子磨制的中筋面粉,加入鸡蛋和温水,经 “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标准揉制发酵,发酵温度需精准控制在 28℃左右。面点师傅将面团搓成长条,掐出均匀剂子,擀出直径约 8 厘米、中间厚边缘薄的面皮,最关键的包制环节,需用拇指与食指配合捏出二十四道均匀褶子,顶端留小口,最后点上一抹胡萝卜末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手艺的精妙。

馅料的配比同样讲究 “黄金比例”:选用肥瘦 3:7 的前腿肉手工剁制,保留肉粒口感,搭配水发笋干和香菇丁,加入生抽、香油、胡椒粉等调料顺时针拌匀。值得一提的是,竹笋的加入不仅解腻提鲜,更形成了刷把头独有的清香风味,这也是当年麦克鲁少将特别喜爱的味道。蒸制环节采用楠竹蒸笼,水开后大火蒸 12 分钟再焖 3 分钟,确保刷把头淡黄油亮,垂涎欲滴,面皮薄如蝉翼却柔韧有嚼劲,咬一口汁水四溢。

食用时,搭配兴仁特色蘸水是点睛之笔 —— 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调制而成,淋入馅料后,咸香中带着微辣,与竹笋的清甜完美融合。老兴仁人的吃法通常是配一碗热豆浆,一干一稀,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年轻人则喜欢蘸少许辣椒油,体验更丰富的味觉层次。


三、寻味指南:兴仁必吃的老字号推荐

想要品尝最正宗的兴仁刷把头,这些老字号店铺绝对不容错过:

郑记刷把头(东风路店):百年传承的老字号,第六代传人坚守手工制作,每天限量供应,推荐搭配店里的自制豆浆,体验最传统的吃法。

舒记杠子面(瑞金大道 8 号):虽然以杠子面闻名,但他家的刷把头同样地道,皮薄馅足,蘸水秘方独特,适合喜欢尝试多种小吃的食客。

包记刷把头(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店):位于繁华的步行街,靠近城关三小,交通便利,是游客打卡的热门选择,可顺带体验兴仁的夜间经济氛围。

这些店铺大多从清晨 6 点营业至上午 10 点,想要避开高峰,建议提前前往。如果恰逢农历三月三布依族 “躲虫” 节,还能在郊外看到布依族群众携带刷把头、花糯米饭上山过节的场景,体验美食与民俗的完美融合。


一口刷把头,读懂兴仁味

从清同治年间的街头小吃,到如今享誉贵州的非遗美食,兴仁刷把头用二十四道褶子的精致,承载着兴仁人的生活智慧与匠心传承。无论是本地人早餐桌上的日常,还是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选择,这道美食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底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味觉纽带。

如果你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不妨走进一家老字号店铺,点一笼刚出锅的刷把头,配上鲜美的蘸水,在热气氤氲中感受百年工艺的温度。这一口鲜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读懂兴仁这座城市烟火气息的最佳方式 —— 毕竟,没吃过刷把头,就不算真正到过兴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