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更板栗,作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特色农产品,在当地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地位于兴义市的仓更镇,这里素有“板栗之乡”的美誉。仓更镇地处河谷地带,山地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远观就像一片绿海,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3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为板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使仓更镇成为贵州省板栗主产区之一。
仓更板栗有着诸多令人称赞的特点。经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食品。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仓更板栗,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无污染,在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仓更板栗高含糖量、低水分且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剥一颗生板栗放在嘴里,咬破就能感到新鲜汁水特有的清香和甘甜,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行家们还从其皮色、香味的特点出发,为它取了两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珍珠栗”和“桂圆栗”。
仓更板栗的种植规模颇为可观,仓更及周边板栗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挂果8万余亩。近年来,仓更镇的板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板栗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涉及农户2000余户,已取得“仓更板栗”地理商标。全镇有板栗林6万亩,其中板栗嫁接形成的新品种就有3万亩,挂果约4万亩,年产板栗4000余万斤,产值9000多万元。新品种产量高、颗粒大,比老板栗提前个把月采收。每年板栗成熟的季节,山上山下,村前村后的板栗树上都挂满了一颗颗刺栗子,像一个个全身长满刺的球,又像一只淡绿色的刺猬,蜷缩成一团挂在树上,栗树的主人举起长竿敲打,或是爬上树枝使劲地摇,将刺球打下来后,经过挑拣、脱壳,一颗颗油亮光滑的淡淡黄色嫩栗子就呈现在眼前。
仓更板栗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板栗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板栗含有核黄素,常吃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板栗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症状。从中医食疗的角度来讲,板栗性味甘、微咸、平,入脾经、胃经,对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的人,适当食用板栗,通过滋补脾经和胃经能起到很好的益气健脾、增进消化能力的作用;同时,板栗入肾经,对于腰膝酸软、腰腿疼、须发早白的人,适当食用板栗,能滋补肾经,起到很好的补肾强筋、缓解症状的功效。此外,板栗所含的矿物质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亮油油的栗子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强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血糖指数比米饭低,只要加工烹调中没有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适量品尝。
仓更板栗的销售渠道畅通,市场前景广阔。板栗经纪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像从业30多年的板栗经纪人王兴贵,每天清晨6点都会如约来到仓更镇老王坡村洛荣组的三岔路口收购板栗,解决了当地农户特别是老年人销售板栗的难题。在仓更镇,像王兴贵一样的板栗经纪人有30多个,他们把收购站和农户有效衔接起来,让农户卖得更便捷,让收购商买得更快速。收购站里,工人们忙着清洗、分拣、装袋、入库冷藏。目前,仓更板栗主要销往江西、广东、广西一带,每年大概可以收购三个来月,能收购1200吨左右,收入800万元左右。仓更镇洛荣村村民卓云才家种了近三十亩板栗,收入颇为可观,他表示只要有板栗,销路不愁。仓更板栗不仅让农户们持续增收,也带动了当地不少群众灵活就业,就在镇上居住的吴德祥在收购站干了快十年,平时做木工、搞装修,板栗成熟的这三个月就在收购站务工,他和妻子两个人在这三个月能赚到3万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十分高兴。
为了促进板栗的提质增效,仓更镇持续在退化林的修复上下功夫,围绕品种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树枝整形等方面,引导农户不断提升种植技术,以精细化管理培育优质板栗,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现正在申请一个一万亩的病虫害防治项目,后期如果效果好就会在全镇推广开来。仓更镇还计划争取一些项目支撑,以工代训,提高老百姓的种植管理水平,提升板栗品质。同时,不断丰富“板栗+N”的发展内涵,深入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渔业、早熟蔬菜和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真正做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仓更板栗,这一来自山野间的甜蜜馈赠,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成为了兴义的骄傲。它不仅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兴义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相信在未来,仓更板栗将继续发扬光大,把这份甜蜜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兴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