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州特产导航   黔西南州特产   兴义饵块粑

特产库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兴义饵块粑

时间:2025/1/24 来源:贵州特产指南 作者:黔小子

兴义饵块粑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特色美食,同时也是布依族的特色食品,在当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从事水稻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兴义饵块粑的起源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据考证,布依族起源于古代濮族和百越的一支。相传,濮族人在战败后向贵州迁移的过程中,由于不便生火做饭,百姓饥困交加。于是,族人用围于腰间的长布带和头上的帕子缝成圆筒状,将煮熟的米饭装入布包,背在双肩,在漫长的迁徙途中,米饭经过风吹、雨淋、日晒以及行军休息和夜晚睡觉时的滚压、揉挤,变成了饭粑。濮族人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烧煮,烧烤时小块米粑烧得变糊起泡,形似人的耳朵,因此被称为“耳”粑。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濮族人就靠着这种“耳”粑和野菜维持生存,渡过了难关,挽救了整个“濮越”民族。后来,布依族人为了纪念“耳”粑在迁徙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视其为吉祥、神奇的食品,用它来年夜祭神、岁朝奉供祖先,兴义饵块粑也因此成为了一种节日食品。


兴义饵块粑的制作工艺有着独特的讲究。制作时,首先要挑选优质的“香稻米”,将其簸净后用水浸泡十个小时。接着,放入甑内蒸头道,这一道工序必须将米蒸熟透,然后把蒸熟的米放在簸箕里冷却。冷却后,用水把米分解散开,再进行二次蒸制。蒸好后,将米放进碓里舂捣,一直舂到没有米心为止。之后,取出舂好的米团,揉成扁圆形锤体,每个大约半斤左右。剩下的米头子,还可以装进印盒里,做成印盒粑。揉好的饵块粑放在簸箕内晾干,擦上蜡油,捂上两三天,最后用冷水泡起来,每周换一次水,这样可以一直泡着吃到次年三月间,而且味道和颜色都不会改变。在揉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手法,必须揉得功夫到家,否则饵块粑容易迸壳。

兴义饵块粑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它色正、不浓汤,质软,散发着浓厚的醇米香味。其外形多为扁圆形锤体,外观光滑,色泽诱人。饵块粑富有韧性,不裂不溶,煮的时候不会乱汤,即使久煮也不会烂掉,组织紧密,细腻光滑,柔韧不易断。而且它耐水泡贮存,能够长时间保存且保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兴义饵块粑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可以将其切成片状、丝状,进行煮、炒、蒸、炸等多种烹饪方式。切成一厘米厚的饵块粑,用火烤后,蘸上豆豉辣椒水吃,香辣的味道与饵块粑的软糯香甜相互交融,别具一番风味;或者放上果酱吃,甜蜜的果酱与饵块粑搭配,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到次年三月间还吃不完,可将其切成片、丝状晾干保存起来,吃的时候用菜油炸过,口感脆、酥、可口。在众多吃法中,酸菜饵块粑是一道经典的美食。制作时,准备饵块粑100克、酸菜50克、火腿20克,以及猪油、盐、味精、姜沫、葱花等调料。先将酸菜切成细条,饵块粑切成0.5厘米宽、5厘米长的条,锅内烧沸水,把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钟,加入猪油、盐、味精、姜沫,然后放入饵块粑煮熟,再加入熟火腿搅匀稍煮,最后撒上葱花即可。这道酸菜饵块粑汤酸味鲜,清香绵软,令人食欲大增。清炒饵块粑也是一道美味佳肴,把饵块粑切成条或者片,加入芹菜、蒜苗、辣椒、香肠、腊肉、各种香料等一起翻炒,既可炒成外脆里软的口感,也可炒成柔软入味的,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一块接一块地吃。


兴义饵块粑不仅是一种美食,还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烫热的“耳”粑经永历皇帝当作睡枕后,逐渐冷却成类似于“枕头”状的外形,因此被布依族人作为皇室之物称为“枕头粑”,象征着健康、吉祥与安康。当地民族认为饵块粑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更是岁岁为人们带来新希望的吉利、神奇的象征。每当有客人到来或在隆重的节日,布依族人都会用自家亲手舂的饵块粑款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戚朋友,以此来表达热情与祝福。


如今,兴义饵块粑早已走出了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成为了兴义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还是在家庭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不仅是兴义人民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连接着兴义人民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兴义人的乡愁与回忆。相信在未来,兴义饵块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把这份独特的美味和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兴义的美食文化在中华美食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相关内容】:

可能您还想关注黔特产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