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义的街头巷尾,有一种美食总能在炎炎夏日里吸引众多食客的目光,那就是兴义凉剪粉。它是兴义人极为喜爱的特色小吃,每到夏天,吃上一碗凉剪粉,既能满足味蕾的渴望,又能驱散暑气,带来清爽的感觉。
兴义凉剪粉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完全采用纯手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是当之无愧的纯绿色小吃。制作凉剪粉的主要食材是大米,通常会选用较糙的米,以“贵曹米”为最佳选择。制作过程颇为精细,首先要将选好的大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泡八小时左右(若用温水浸泡,时间可减半)。泡好后,按照1:2.5:0.1千克的米、水、熟饭的配比混合磨成浆,并用器皿装起来。接着,把特制的杉木蒸笼(长52公分,宽45公分,每架蒸笼三到五层不等,每层间隔10公分)放置在直径100-110公分的炒菜锅上,在锅中加入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火将水烧沸。然后,用小汤勺盛一勺米浆(一勺0.05千克)倒入粉盘中(粉盘50公分,宽35公分),摇动粉盘使米浆自然流动铺满盘底,再从蒸笼侧面(特别的盘口)插入,蒸三分钟即可取出。将已熟的米粉从盘中取下叠为五折,最后用十公分剪口的剪刀按一公分一条依次剪装碗里,这便是“剪粉”名称的由来。还有一种制作方法,是将优质的大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左右,然后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在铁盘中刷少许的熟油,放入一定数量的米浆并搅拌均匀,双手握住铁盘,把米浆均匀铺开,这一工序十分关键,米浆铺得太厚,做出来的粉皮不好吃甚至会粘牙,太薄则蒸熟后的米皮无法从铁盘中剥出。把米浆铺好后,将铁盘置于蒸笼中,用大火蒸5至10分钟,取出后米浆即成粉皮,最后将粉皮剥下,挂在竹竿上晾晒、冷却,叠在一起,凉剪粉就基本做好了。
做好的兴义凉剪粉粉皮薄如纸、白如雪,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要想让凉剪粉的美味充分展现,加入丰富的调料是关键。常见的调料有油辣椒、西红柿酱、酸菜、绿豆芽、酥黄豆等十几种。这些调料相互搭配,巧妙组合,让凉剪粉呈现出酸、辣、清爽、柔软、可口、开胃的独特风味。不少食客品尝后赞不绝口,有的说:“第一口下去就被惊艳到了,爽滑的粉皮裹着香辣的油辣椒和酸爽的酸菜,层次超丰富,每一口都超满足!”还有的称赞:“这凉剪粉口感太绝了,粉皮劲道有韧性,调料香得恰到好处,吃了就忘不了。”一口下去,爽滑劲道的粉皮与各种调料的味道相互交融,油辣椒的香辣、酸菜的酸爽、西红柿酱的酸甜、绿豆芽的清脆以及酥黄豆的香脆,共同在舌尖上演绎出一场味觉盛宴,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凉剪粉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即将整张剪皮裹上作料,这种吃法被称为裹剪粉,别有一番风味。
兴义凉剪粉不仅在兴义本地广受欢迎,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部分罗甸人将凉剪粉带到了江浙地区,也受到了当地人的赞赏和喜爱,影响力逐渐扩大。在兴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售卖凉剪粉的店铺和摊位,无论是在热闹的夜市,还是在日常的早餐摊点,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的小吃。一些凉剪粉店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食客,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店铺。一位老顾客感慨道:“我在这家店吃了十几年凉剪粉了,味道一直没变,每次来都像回到小时候,老板人也好,特别亲切。”还有游客评价:“来兴义旅游偶然吃到这家凉剪粉,直接被圈粉,走的时候还想再打包几份带走。”
兴义凉剪粉,这道独具特色的美食,不仅是兴义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兴义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兴义的历史记忆和风土人情,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相信在未来,兴义凉剪粉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把这份独特的美味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兴义的美食文化在中华美食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