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生姜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义生姜在202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群众种植意愿强、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技术成熟等优势,在当地的农业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打响,兴义生姜正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兴义的一张亮丽名片。
兴义生姜的种植区域广泛,兴义市除黄草街道以外的31个乡镇(街道)都有种植,种植面积达6.25万亩,平均单产2.5吨左右,预计全年生姜总产量15.6万吨,总产值7.8亿元左右。其中,清水河镇是兴义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生姜种植面积超14000亩,年产值达到1.7亿元,产业覆盖80%农户。清水河镇的高峰村更是凭借生姜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
兴义生姜品质优良,特点鲜明。当地种植的生姜品相好、质量优,色泽鲜亮、香气浓郁、辛辣味重,没有病虫害,品形好,块张好,个头好,是市场上的精品货。高峰村产出的生姜,深受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等采购商的青睐,该公司的农副产品采购主管唐正全表示,兴义生姜的品质、辣度、鲜(辛)度基本上能达到他们所需的标准,且在兴义采购生姜已将近10年,今年计划采购1500吨左右。而且,兴义生姜不仅畅销国内的山东、四川、安徽等地,还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国内外市场都拥有良好的口碑。
兴义生姜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兴义市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姜规模化种植,初步形成了集供应、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在白碗窑镇大水井村,姜农们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种植技术下,迎来了生姜的丰收。种植户周显林种了20来亩生姜,每亩产量约4吨,今年生姜价格较好,能卖到40多万。清水河镇规模化种植大户有70多家,年产值超百万的就有20多家。生姜加工企业也在积极扩大规模,先后引进自动清洗、脱皮、烘干生产线,并建起一栋储量2000吨的冷库,延长生姜的保鲜储存。位于清水河镇高峰村的兴义市碧生农副产品加工厂,每年农历九月半开始收购生姜,每天可收购200-300吨,将收购来的姜进行分拣包装,一部分用于清洗干净后作为腌制产品的生姜,一部分加工成干姜片,每年加工生姜量15000吨左右,储存量2000吨左右,加工产品销往四川、安徽等地。清水河镇还建成了5个规模化的生姜分拣和储存中心,生姜收购、加工和储存能力达到7万吨左右。黔西社区的贵州山水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标准化初、深加工生产厂房,成套烘干线2条,洗姜生产线1条,年产无硫干姜片达2000吨、干土豆片500吨,洗姜5000吨,并自主创建“匠心山水·黔小姜”“姜爷”系列品牌,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
兴义生姜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种植大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生姜采收季节,像白碗窑镇大水井村的村民周显会,每天称老姜,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兴义市的各大生姜加工厂也吸纳了不少群众就业,碧生农副产品加工厂辐射带动周围群众就业30余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兴义生姜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佳品,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等功效。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而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此外,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增进食欲、促消化也有一定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兴义生姜产业的发展,兴义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各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持续开展生姜种植技术指导,指导农户合理轮作,选用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力争2025年生姜产量产值再上一个新台阶,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清水河镇也立足培优做强“品甸小黄姜”产业品牌,安排农服中心农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抢抓时间节点,指导农户贯穿翻犁土地、育苗播种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全过程。
兴义生姜,这一舌尖上的辛香宝藏,凭借其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和丰富的价值,成为了兴义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相信在未来,兴义生姜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把这份辛香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为兴义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