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众多小吃中,名字最具有诗意的要算“恋爱豆腐”了。相传很久以前,因为遵义娱乐不发达,青年男女晚上谈情说爱没地方可去,于是就一起坐在路边的豆腐摊吃这种用锯木灰烤出来的豆腐。因此得名“恋爱豆腐”。
遵义恋爱豆腐果(资料图)
“恋爱豆腐”遍及遵义大街小巷,在老城的街道或者外环路均可以看到。
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胡辣椒、生姜米、点葱、蒜泥、酱油、醋、味精,折耳根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
虽然贵阳也有豆腐果,但味道却与遵义有所不同,据观察这里烤豆腐果所用的燃料有点奇怪:锯木面是放在钻满圆孔的钢板下,没有明火,但是有烟,就是这个烟把豆腐熏熟,熏制时间久些就是外面焦焦的,里面的豆腐全变成汤状,而不会把它烤干。而味道不同的另一原因则是蘸水做法上不同,据悉,原来遵义的蘸水里加入了米汤,这样能使豆腐果更融入辣椒,质感粘稠、味道香辣。
“恋爱豆腐”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
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把张家店铺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显得更加浪漫,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久而久之,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
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他们虽然没有过去那样浪漫。但却饱尝了美味的小吃。以至于在今天的遵义,恋爱豆腐果仍是当地名小吃,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而且还得到过往的外地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