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州旅游指南 毕节市旅游 七星关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

黔省游-贵州旅游指南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七星关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

时间:2024/11/4 来源:贵州旅游指南 作者:黔省游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百花路19号(原福音堂内),是1936年红军长征途中“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办公的地方,也是当时红军将领运筹帷幄、指挥作战的重要场所。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

以下是关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1936年,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为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进入贵州,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一行动对于红军在艰难的长征途中保存力量、继续斗争具有重要意义。当年2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县城召开会议,确定在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建立革命根据地,创建川滇黔新苏区,并决定结束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任务,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川滇黔省委。


【地理位置与建筑风格】

该旧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百花路19号(原福音堂内),始建于1924年(民国13年),建筑年代为民国初期,风格为中西合璧。其具体建筑特点包括:大门上方挂有萧克将军题写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黑底金字行楷横匾;门楼为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二层,进深两间,背立面为二重檐,设廊;北厢房为悬山式建筑,二层,面阔三间;凉亭为歇山顶,向后延伸为走廊;中为“礼拜堂”,悬山顶,仿西哥德式门窗;后为牧师楼,重檐悬山式瓦顶屋面,砖木结构建筑,三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设有回廊和地下室,拱式门窗、窗顶有雕花纹饰,现均保存完好。


【政权的成立与发展】

1936年2月8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大定宣布成立,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的省级苏维埃人民革命政权。中共川滇黔省委由任弼时(任书记)、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夏曦、李达、甘泗淇等人组成,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为代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2月1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随军迁往毕节。


【施政方针与举措】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宣布了八条施政方针,包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各级革命政权、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改善人民生活、保证红军和民众的物质供给、提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惩治反革命和汉奸等。为了贯彻这些方针,委员会派出武装工作队,深入黔西、大定、毕节、金沙、纳雍、赫章等地的城乡,发动群众建立基层革命政权组织,成立了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毕节县苏维埃人民革命委员会等。在黔西北地区建立了8个区级苏维埃人民临时政权和95个乡村苏维埃人民政权。


【重要意义与影响】

政治意义: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为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对于巩固和扩大红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积极建立地方政权、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实践,为后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宣传意义:委员会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通过组织人员书写标语和布告、召开群众大会、演讲宣传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国民党的卖国行径,激发了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族意义:黔西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委员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宣传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政策,消除了各族人民群众因反动宣传而产生的顾虑,沟通了红军与各族人民的感情,使根据地各项建设得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保护与利用】

该旧址于198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将“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两处革命纪念地辟为毕节地区博物馆。2006年5月25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重要项目,2022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列为贵州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从1986年6月起,旧址就开始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成为向社会宣传红军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窗口。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的革命遗址,它见证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苦斗争和伟大胜利,对于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内容】:

来贵州旅游推荐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