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位于距黔西县城30公里处的观音洞,是我国长江以南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大的遗址,是贵州悠久历史文化的溯源地,被称为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渡并称“中国古文化三大代表区”。目前,观音洞已出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土石制器3000余件。
以下是关于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城南约30公里的沙井乡(现更名为观音洞镇)观音洞村。这里是一个石灰岩溶洞,主洞口向西,东西长约90米,宽1至9米,中有南北两个支洞,面积约1000平方米。
发现时间:该遗址最早在1964年被发现,之后从1964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的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
【历史年代】
观音洞遗址的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延续时代从距今约20万年至4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当时的人类还处在“晚期直立人”阶段。
【文物遗存】
石器制品:已经发现的石制品达4000多件,种类丰富,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这些石器的原料、制作与类型组合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其加工细致、方法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
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种类,其中剑齿象、犀牛等的数量较多,与早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动物化石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猫、最后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巨獏、中国犀等,大抵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并且其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其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
【重要地位与价值】
学术价值高:黔西观音洞遗址是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与旧石器共生的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代表,对于研究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它为了解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关键信息;对认识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各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继承性相当重要。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观音洞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元”。
地位独特:在中国考古学界有着“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说法,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观音洞材料具有和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同样重要的价值,其文化面貌独特,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系统的另一种类型,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也不相同。
【保护情况】
2001年6月25日,黔西观音洞遗址由国务院行文公布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举措对于保护和研究该遗址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贵州毕节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以其丰富的文物遗存、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对于探索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你对古人类文化和历史考古感兴趣,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绝对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