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三潮水是“清官来了它就潮,贪官来了它就不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有一知县刚到修文上任不久,听说三潮水很是灵验,为了证明自己是清官,于是率领仆役,坐着官轿来到了三潮水。谁知他还没到时,潮水不止;等他来到后,滴水不潮。他非常生气,但又为了证明自己,他一连等了三天三夜,滴水未出。就派人守着,他坐着轿子回衙门。刚走到半路,派在那看守人追了上来,说“潮了,潮水了!”衙役们马上抬着轿子赶回三潮水,那知他一回来水又不潮了。把知县气坏了,命衙役将石龙嘴砸烂。没过多久,这个知县因贪欲过重被迫离开了。修文百姓又集资修复被知县打坏的石龙。
修文三潮水景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城西北1。5公里的观音山南麓,是一个充满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的地方。以下是对该景区的详细介绍:
【自然景观】
三潮水:三潮水原名潮泉,是一股清泉,实则为间歇泉。泉水出自山麓岩洞内,经龙嘴石注入池中。池宽12平方米,形如半月,距洞仅6米,中有大石龟一个。平常每日定时发大水三次,遇潮时池水奔腾,水量猛增,溢至龟背淹没而止;退潮后,又复涓涓细流,声响俱寂,因此得名“三潮水”。在丰水雨季时,一天潮四、五次也有可能,而枯水季节则不一定会潮,冬腊月和正月通常不潮,发春水以后开始潮。
珍珠井:在三潮水附近,有珍珠井,其水涌如珠玑串串,晶莹发亮,别具一番观赏价值。
白马潭与万卷书岩:白马潭众流挹注,传有神物藏身其间。潭上还有蔚为大观的“万卷书岩”,岩石层叠,犹如万卷藏书,与周边的山水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自然画卷。
周边山峦:景区四周山峦稠集、石径曲折,观音、玉兔、金龟诸山形象生动,林木苍翠,风景秀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漫步其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人文景观】
潮水寺:潮水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总兵王国祯所建,后明末清初副都御史兼贵州巡抚钱邦芑,因受秦王孙可望逼迫,退隐三潮水,改潮水寺为知非寺,自号知非居士,又称大错和尚。1995年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山门、观音殿、财神殿、观音塔等,寺内香火繁盛,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潇洒亭:池上建有“潇洒”亭,也叫观潮亭,为四角攒尖顶木构建筑。原亭前檐悬挂明总兵王国祯题的“时而出之”金字横匾,亭柱楹联寓意深刻,亭墙上还镶有“八仙过海”石雕等。1985年11月,省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在亭中影壁上嵌“八仙过海”大理石浮雕,孙其正的古风诗碑嵌于石龙首碑坊上,可供游客观潮、憩息,欣赏周边的美景与文化古迹。
碑刻诗文:在潇洒亭中有碑石刻前人记游诗文,记录了过往文人墨客对三潮水的赞美与感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可以从中品味到古代文化的韵味。
【传说故事】
清官贪官传说:相传三潮水有“清官来了它就潮,贪官来了它就不潮”的说法。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有一知县刚到修文上任不久,前来观看三潮水,谁知他还没到时,潮水不止;等他来到后,滴水不潮。他等了三天三夜,滴水未出,派人守着自己回衙门,刚走到半路,守着的人就来报潮了,可他一回来水又不潮了,知县一气之下命衙役将石龙嘴砸烂,但没过多久,这个知县因贪欲过重被迫离开了,修文百姓又集资修复了石龙嘴。
钱邦芑隐居:南明永历年间,右佥事御使钱邦芑曾隐居于此,更名知非庵,他在此期间留下了诸多故事和文化遗迹,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景区地位】
三潮水景区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后期即作为著名的古迹载入方志,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三潮水,原名潮泉,实际上是间歇泉。泉水从洞穴中涌出,顺势流自石龙嘴中喷涌而出,积于水池内,水池呈扇形。池深1.3米,池中有一石龟,传说过去每次潮水时,淹至龟背,水就退去。泉水一日内三涨三缩,因此命名为三潮水。但在丰水雨季时每天潮四、五次水也是有的。池的南方倚山建亭,名为潇洒亭,又叫观潮亭。为四角攒尖顶木构建筑。原亭前檐,悬挂明总兵王国祯题的“时而出之”金字横匾。亭柱楹联,前联为“为盈为虚即水可鉴,或潜或跃与时偕行。”中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后联为“连演乾全,有幸浙潮应失色;断分坤半,无灵湘水不知名。”亭墙上镶一“八仙过海”石雕,石雕的右下方有一石碑,镌“三潮水”三字。是贵州书家张一凡先生所题。传说过去这个位置上有一块碑,上有一孔如铜钱大小,吹之若角鸣,山中存水的地方有犀牛,犀牛一听到此声就动,一动水就会潮来。亭的东侧是凉厅,为悬山顶抬梁式砖木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汉纹窗。明间额枋上刻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木雕。明间上悬“心包太虚”匾。1985年11月,省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在亭中影壁上嵌“八仙过海”大理石浮雕,孙其正的古风诗碑嵌于石龙首碑坊上。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