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郎德上寨:苗族文化的璀璨明珠》
雷山郎德上寨,犹如一颗镶嵌在贵州苗岭山区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承载着苗族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以及苗族人的热情与智慧,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展示窗口。
历史渊源
郎德上寨始建于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按照苗族“父子连名制”推算,已传承了30多代。居民主要为陈、吴两姓,分属6个宗支。这里的苗族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为郎德上寨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地理环境
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城北部,距县城17公里、州府凯里市27公里,坐落望丰河畔。寨子四面群山环绕,背山面水,古木参天。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宛如蛇龙悠然长卧,流入下游邻寨郎德下寨后汇合美丽的丹江河口,而后汇入巴拉河,再汇入清水江。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郎德上寨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宁静而美丽。
建筑特色
郎德上寨的建筑极具苗族特色,全是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吊脚楼依山而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各户置纳明窗,宽敞明亮,上层楼用于装粮食,中层供人居住,中层地楼的中堂外边都安装有休闲长型“美人靠”坐凳。“美人靠”不仅是姑娘们刺绣和来客休息的地方,其稍向外凸出的靠背栏杆还富有艺术性,既清爽又干净卫生,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寨中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寨内还有一个350多平方米的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
文化活动
郎德上寨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独特风情。这里最具特色的当属拦路酒仪式,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有迎客拦路酒卡,多达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除了拦路酒,还有盛大的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苗族歌舞表演。每当节日期间或有旅行团到来时,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游客们也会被热情邀请入场,一起感受这欢乐的氛围。此外,每年的四月爬坡节、七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节以及十三年一次非常隆重的鼓藏节等,都是郎德上寨向世界展示苗族文化的重要契机。
文化地位
郎德上寨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1985年,它作为黔东南民族风情旅游点率先对外开放。此后,郎德上寨获得了众多荣誉,1993年载入《中国博物馆志》;199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跻身于“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成为“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村寨)”。
如今,郎德上寨以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村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们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古朴的乡村生活,它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