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会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会议纪念馆》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52号
《黎平会议会址:伟大转折的重要起点》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城,有一处意义非凡的历史遗迹——黎平会议会址,它承载着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是红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经过湘江战役后,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战略方向的选择。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原定计划、转兵向西到贵州开辟新根据地的主张。12月13日,中央红军由通道分两路进入贵州黎平县境,主力于15日进占黎平县城。此时,关于红军前进方向的争论仍在继续,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县城二郎坡胡荣顺商号(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即黎平会议。
【建筑特色】
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顺荣商号,是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古建筑。其为青砖盒式封火墙,内套木构架的硬山顶,整座建筑为三进两层,呈阶梯式发展。总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四周用高约20米的封火墙围住,平面如方印,当地人称之为“窨子屋”。这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当时的商业氛围,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适合作为重要会议的场所。会址内共有九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布局独特。
【内部陈设】
大门悬挂着陈云手书的“黎平会议会址”黑底金字横匾。由大门进入第二进正屋的天井,墙上有一屏风,塑雕有狮、鸟、鱼类,左右为扇式书房;正堂门面塑二龙戏珠;楼上走廊四周是卷板方格栏杆,窗权精雕细刻;左间摆设八张太师椅和两张八仙桌,房后有小天井,墙壁上有八仙过海、太白醉酒等壁画,壁间开有一石臼合门进入后院。这些陈设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风格,也为人们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会议意义】
黎平会议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会议围绕中央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中心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这一决定避免了红军陷入国民党军队重围的危险,使中央红军由被动转向了主动,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起点。
【相关场馆与周边景点】
在黎平会议会址的对面,是黎平会议纪念馆。该馆于2009年12月建成,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8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000平方米。馆内设序厅、四个单元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区等,采用实物、文字及声光电等手法,在展出长征简况的同时,主要陈展中央红军长征后的“三个第一次”(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第一次战略转兵——黎平转兵、第一次大整编——黎平整编)的内容与历史地位。
会址所在的黎平古城翘街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迹和景点,如福音堂(博古住室等)、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红军教导师师部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红军广场以及黎平烈士陵园等。这些景点与黎平会议会址一起,构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如今,黎平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100个经典景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