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明代古城墙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不仅是贵州现存始建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现存墙体和门洞数量较多的明代城墙之一,也是贵州省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
【城墙构造与规模】
整体规模:福泉古城墙周长约4700米,高约6米,宽4余米,整个城墙依山势而建,走向灵活多变,平面布局呈椭圆形,南北狭长。城墙均为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工艺精湛,坚固无比。
城门设置:城墙上设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及小西门。最初有4座石拱的城门和3座月城。所谓“月城”,就是在城门外边还加上一个半“月”形的城墙,用来增强防御功能。在每座城门上都建有一座城楼,用于登高远眺,互通信息。后来,明成化二年(1466年),指挥张能鉴于城中饮水困难,另开一门引水入城,名“小西门”。
独特水城:城西北隅的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道城墙构成,是福泉古城墙最具特色的部分。其格局独特,为全国罕见。外城的城墙与原先的古城墙连接成一气,沿着山岭伸进了河水中,然后,又沿着对岸的山脊,蜿蜒盘旋,而河水则通过城墙脚下的孔道流进了城中。外城的城垣跨河而建,河上建有3个孔的石拱桥,长25米。为防止敌人偷袭,桥孔都安置了铁栅和闸门。
【传说故事】
张三丰与古城墙:传说一代宗师张三丰与福泉古城墙有着奇妙的缘分。张三丰云游至福泉时,见此地林木葱郁、山形奇绝、气灵境幽,山下的小河太极水与平地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地。于是,他便在福泉山上结茅为庐,建高贞观,修礼斗亭,朝拜北斗,修行八年。而福泉古城墙在建成后,张三丰曾多次登上城墙,俯瞰全城,他觉得城墙的布局与道家的阴阳平衡之理暗暗契合。据说,张三丰还曾在城墙上留下了一些道家的符咒和修炼心得,这些符咒和心得被后人视为珍宝,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已经失传。但这个传说也为福泉古城墙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道家色彩。
城墙的守护神:相传在古城墙修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有一次,工匠们在施工时,突然遭遇了一场暴雨,洪水几乎要将刚修建好的城墙冲垮。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在了城墙边。老人白发苍苍,眼神深邃,他告诉工匠们不要慌张,只要在城墙的四个角上分别埋下一块刻有特殊符号的石头,城墙就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工匠们按照老人的指示做了,果然,洪水过后,城墙安然无恙。后来,人们都说这位神秘的老人是城墙的守护神,他在关键时刻保护了城墙。为了纪念这位守护神,工匠们在城墙的一角修建了一座小小的神龛,里面供奉着老人的雕像,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百姓前来祭拜。
福泉的由来:福泉山因山上有泉名“福”,故而得山名,因山名而得城名。传说这口福泉井的水有着神奇的功效,不仅水质甘甜,而且喝了能够健康长寿,用水洗脸洗手还能美容养颜,给人带来好运。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在修建城墙时受了重伤,生命垂危。他的同伴们将他抬到福泉井边,用井水给他清洗伤口,喂他喝下井水。神奇的是,没过多久,这位士兵的伤势竟然慢慢好转,最终完全康复。从此,福泉井的名声传遍了整个福泉城,人们都认为这是一口神泉,而福泉城也因为这口神泉而更加繁荣昌盛。
【历史价值】
福泉明代古城墙是明代军事防御建筑的典范,是以平越卫城为基础,在长期军事经验积累中逐步发展修筑而来。它的建造巧妙地利用了地势水形,“三城围水小西门”的军事防御体系在贵州乃至全国修筑城池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集中体现了明代军事防御工事的建造智慧,史誉称“论贵东城郭固,不能不以平越为冠也”。它也是研究明代军事学、战争史及治理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反映了明代卫所制度下的兵员编组、军队装备、战争策略等内容,是中国战争史的重要记录载体。
【艺术与景观价值】
福泉明代古城墙素有“崇闳雄丽”之誉,与两翼的藜峨山、月山,以及城下的沙河共同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古城池画卷。其将沙河围经城内所形成的“里三层、外三层,石墙围水小西门”的独特风貌,为今国内绝无仅有,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在福泉城墙上可以游赏小西门水城、福泉山、太极水以及“石梁涌雪”、“山寺晚钟”等福泉古城的代表性景观,还有明代何景明的《平越》、黄龙光的《福泉楼》等咏赞诗篇流传。
如今,贵州黔南福泉明代古城墙已成为福泉旅游推介的主要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和古代建筑感兴趣,福泉明代古城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