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历史沿革】
1984年,茂兰保护区成立。
1986年12月,荔波县人民政府将茂兰喀斯特森林列为自然保护区。
198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兼有保护珍稀孓遗动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区。
1995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1996年4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年被中国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列为全国22条生态旅游线之一。
200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贵州首个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002年7月,因其喀斯特原始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同类面积中最大,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大全》。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108°45′40″,北纬25°09′20″~25°20′50″。
气候条件: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具有春秋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3℃,全年降水量1752.5mm,集中分布在4-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3%。
地形地貌: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形态多种多样,锥峰洼地层层叠叠,呈现出罕见的喀斯特峰丛景观。
【保护对象与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植物资源:区内有2676种维管束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单性木兰、掌叶木、硬叶兜兰、小叶兜兰、白花兜兰等;二级保护植物有华南五针松、翠柏、短叶黄杉、香果树等。还有茂兰特有种40余种,如荔波大节竹、荔波鹅尔枥、荔波球兰等。
动物资源:脊椎动物近400种,鸟类16目47科205种,兽类8目24科61种,爬行类3目10科47种,两栖类2目8科34种,鱼类5目10科39种,另有昆虫15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众多,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豹、蟒、白颈长尾雉、林麝等。
【景观特色】
石上森林:有着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盘根的神奇景观,被誉为“石头上的绝唱”。登上山顶可遥望群峰逶迤连绵,林海浩瀚起伏。
尧古布依寨:布依族聚居的自然村落,民居为富有地区特色的“干栏”楼房——吊脚楼,还可参观古法造纸坊、酿酒坊、织布坊等。
珍稀植物园:有许多重点保护植物,负氧离子丰富,是天然的大氧吧。
拉滩瀑布:保护区内最大的瀑布,落差约70米,夏季洪水时瀑声震颤山谷,水雾弥漫;其他季节则是细小的地下河水濑地而下,瀑声清脆。
螃蟹沟:沟里常年有上千只螃蟹横行在清浅的水中,两岸绿树成荫。
青龙潭:在喀斯特地貌上属于地下河出露地表而形成的景观,潭水冰冽,清澈见底,常呈蓝色,潭中鱼儿悠然。
青龙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观,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跌水景观,瀑布水流量变化较小。
青龙涧:浓缩了喀斯特山、石、水、林以及水、石、草、树共荣共生的玄妙景致。
【价值意义】
1、生态价值:茂兰喀斯特森林是一种特殊的森林植被类型,其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及脆弱和难以恢复的特性在世界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西南石质荒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水文地质二元结构,改善了地下水与地表水循环交替的条件,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
2、科研价值: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地,对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旅游价值:是荔波四大旅游景区之一,是最具原生态本色的游览体验胜地,适宜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民俗家访、户外体验等,2010年被评为中国西部最佳自驾游经典线路之一。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具有极高生态、科研和旅游价值的地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宝藏,值得人们去保护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