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八先生墓(图)
南明十八先生墓座落于安龙城西北隅天榜山下,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54年4月8日,拥戴永历帝、力主抗清复明的吴贞毓、郑允元等十八位朝廷重臣,因不满大西军首领孙可望专横跋扈、篡权夺位,为孙可望所害,上演了一幕感慨苍凉、异代同悲的历史壮剧。
十八先生的铮铮铁骨,高风亮节,以及他们不为奸活宁为忠瘁的民族精神和气概为后人所仰慕。他们遇难后不久,人们便为他们修墓建祠。历代不少名人贤士特来此凭吊,并留下大量题词,使这里成为贵州西南部名人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国仅存的一处南明历史文化遗迹。
安龙明十八学士祠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城,与著名的明十八先生墓共同构成了一处重要的南明历史文化遗址。
【历史背景】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明朝旧臣拥立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帝位,史称永历帝。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永历王朝奔命于广东、广西、湖南和贵州四省。1652年,永历帝被大西军的将领孙可望安置到贵州的安龙,但朝政被孙可望把持,永历帝过得十分艰苦。1654年,永历帝和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密商,准备召驻扎在广西的大西军的另一位将领李定国来安龙护驾,不料事泄。
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八字为罪,将永历帝身边的吴贞毓等十八位朝臣杀害于安龙城关的马场坝,史称“十八先生之狱”。十八人遇害后,安龙老百姓将他们收殓合葬于天榜山麓,后人称之为十八先生墓。此后,李定国到安龙为十八先生垒墓建祠。
【建筑构成】
祠堂位置:祠堂建于墓后。整体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与墓区相得益彰。
内部设置:享堂内设有18位殉难朝臣及古其品、李如月、林青阳等的栗主牌位。两旁分别陈列历代文人凭吊诗文及殉难朝臣生平事迹等,这些诗文和事迹记录了后人对十八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也为研究南明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明十八学士祠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南明历史遗迹之一,对于研究南明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见证了南明时期的政治斗争、朝臣的忠义精神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是南明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
【文化价值】
十八先生的铮铮铁骨、高风亮节为后人所仰慕,成为了忠义精神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凭吊并留下诗文,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明十八学士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无论是祠堂的布局、结构,还是建筑上的雕刻、装饰等,都展现了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
如今,安龙明十八学士祠已成为人们了解南明历史、感受忠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它不仅是安龙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