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处于被誉为“喀斯特心脏”的全球三大岩溶集中区的东亚岩溶片区——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春城”的安龙县城,包括以招堤为中心,从巧硐湖沿陂塘河,经荷花池至绿海子的湿地及周边山体,规划总面积507.7公顷,湿地公园涉及湖泊、河流、沼泽与人工4个湿地类,有淡水湖泊、草本沼泽、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库塘等9个湿地型,构成以岩溶湖泊为主体,以招堤为魂,以荷花为特色,以城镇-湿地-森林为依托的独特复合生态系统,湿地面积278.2公顷,湿地率54.8%,湿地类型多样、生态特征典型、景观秀美、人文和谐,在我国岩溶高原区独一无二,全国罕见。
湿地公园有全球最典型的峰丛洼地地貌,有贵州省第二大岩溶湖泊——绿海子及喀斯特溶洞,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天然参照物;其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陆地—湿生—挺水—沉水与浮水植被序列完整,植被类型典型,是岩溶地区的典型代表;湿地维系着安龙县城的水生态系统及饮用水源安全。
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5科215属309种,脊椎动物5纲31目75科199种;珍稀动植物资源众多,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和贵州特有种——贵州萍蓬草等,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3种,如贵州疣螈、苍鹰、红腹锦鸡、猕猴等;有中国或贵州省特有动植物14种,如南方拟餐、乌梢蛇、安龙臭蛙、灰胸竹鸡、贵州菊头蝠等;有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易危级别的物种10种,如豹猫、白腹锦鸡、黑眉锦蛇等;有82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表明区域生物资源极具保护、科研价值。
白鹭在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树枝上“飞舞”
湿地公园所在地历史悠远,文化源远流长,有与苏堤、白堤齐名的招堤,是贵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有招公筑堤的壮举,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素有“钢铁之父”著称的张之洞父子在此的轶事;有丰富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有反清起义的布依族首领王囊仙的传奇故事;有300余年的荷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还有风光旖旎的绿海子,风景如画的巧硐湖,荷香四溢、烟柳迷青的十里荷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荷花池,这是一处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为全国最美50佳小城和最佳赏荷避暑胜地。
安龙招堤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试点,2018年12月经国家林草局批准正式授牌为国家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