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仙人洞、黑硐子与云南梯、冷风硐、小硐、穿山硐遗址构成。位于万山镇土坪社区四官塘,占地面积60公顷,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9°13′00.69″,北纬27°31′41.53″,海拔895米,20世纪50年代初废止。
黑硐子与仙人洞同处于万山汞矿遗址西南1公里的一个山头,分列山的两侧,洞口均向东。黑硐子始于明代,遗址洞处高约70米,宽约90米,呈“葫芦”形,在绝壁上开凿有数十个洞口,数百米深,27条巷道,2--5层不等,洞内修凿有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历史上为了争夺矿源,湘、黔两地的封建霸头凭借权势纷纷云集于此,相互争夺采汞场,相互格斗残杀“打堡子”,不断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在黑硐子里就有著名的“万人坑”, “万人坑”中的白骨至今犹在。该矿床经过500余年开采,矿源枯竭。
仙人洞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分上中下三层,岔洞甚多,数千米坑道。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万山建“大万山苏葛长官司”后,随后建立了“大万山汞办局”,继续从事朱砂的开采,此洞即为当时的采矿场。在绝壁上开凿有35个洞口,数百米深,15条巷道,2--4层不等,洞内残留有开采时修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解放后采场废止。
云南梯洞子始于元末明初,由一马姓的云南人雇岩丁在岩壁上凿出63级踏步而得名,位于解放街北800余米的大水溪悬崖绝壁之上。有洞口三个,主洞口高22米,宽28米,前有一弧形矿柱,形似象鼻子。在绝壁上开凿有21个洞口,数百米深,24条巷道,1--3层不等,洞内亦残留有数十根矿柱、隧道、刻槽、标记、巷道等遗迹,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