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遵义的播州区,有这样一条意义非凡的道路——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它宛如一条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纽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道路概况】
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起于枫元村与S208线相接处,止于苟坝村,途经土坝村、花茂村,全长11。8公里,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其采用沥青混凝土的洁美路面,与道路两旁的绿化、农作物以及黔北民居自然融合,相得益彰,仿佛是镶嵌于“宁静乡村翡翠山水”中的一条玉带。该路于2014年和2021年历经两次提升改造工程,从曾经的烂路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最美农村路”。
【红色文化传承】
这条路所在的区域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1935年3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苟坝召开了重要的苟坝会议,苟坝会议会址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建筑样式,还留存着诸多与红军相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当地党委、政府围绕红色文化主题精心打造了苟坝红色旅游产业创新区,保护性改造了苟坝会议会址、红军村、红军医院等,并新建了苟坝会议陈列馆,使苟坝村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旅游示范景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依托这条红色乡愁路,前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仅近5年来,苟坝村年均接待的游客量就超过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千万元。
【产业发展带动】
特色农业:道路的改善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花茂村以坝区为核心,成立了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发展起“稻+”产业和蔬菜基地2000多亩,坝区平均亩产值达3万元,让200多人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苟坝村也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力度,目前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烤烟1300亩、高粱196亩,经济规模预计可达1205万元,同时大力推动杜仲矮化密植项目,今年种植杜仲面积已达2800亩。
传统手工艺:花茂土陶作为拥有140多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因交通不便难以走出大山。而如今,随着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的畅通,花茂土陶不仅畅销全国各地,其生产基地还成为了游客体验“陶文化”的好去处,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乡村旅游:路的两侧整合了苟坝会议会址、苟坝会议陈列馆、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花茂湿地公园等12个资源点,催生了红色教育、山水观光、骑行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众多乡村振兴业态,让沿线的花茂村和苟坝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花茂村的农家乐从无到有,如今已发展到19家,曾经的贫困村也因此脱贫致富,荣获全国“最美红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寨”等称号,2019年底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
【生态与人文融合】
这条路不仅是产业致富路和红色旅游路,也是一条生态与人文融合之路。当地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自然就是最美的”理念,公路两侧以自然景观为主,人工造景为辅,以路引景、以景串线,推动美丽农村路与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和谐。同时,还深度发掘了花茂乡愁农耕文化,开发了美丽农村路智慧平台,融合沿线陶艺文化馆、古法造纸馆、农家乐、民宿等资源,推动美丽农村路服务便捷化、智慧化,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浓郁的乡愁韵味。
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是一条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路,更是一条引领当地百姓走向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红色文化、领略乡村风情,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活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