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
务川县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官学村洪渡河两岸,是贵州最大的汉墓群,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现与发掘】
发现: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
发掘: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1987年、2007~2010年又进行了3次发掘,共清理墓葬53座,出土遗物近600件(套)。
【墓葬形制与分布】
分布范围:分布于大坪镇龙潭村、官学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面积达数平方公里。
墓葬类型: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以土坑墓、砖室墓为主。
【出土文物】
种类丰富: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铁器、料器等。其中,铜器包括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以及钱树佛像、鍪、扁壶、提梁壶、釜、瓶、盘、洗、钵、耳杯、印、钱币等;陶器有罐、钵、釜、俑、房屋模型等;铁器有釜、锤、环首铁刀等;料器有耳珰等。
文化特征: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研究古代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朱砂出土: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状或颗粒状朱砂,多者达百余粒,经硫同位素测定,其产自当地,这一发现改写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史,将务川朱砂开采史自明代大幅提前至汉代。
【年代与价值】
年代: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
历史价值:务川大坪汉墓的形成与秦汉时期黔中地区朱砂采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黔中地区的行政建置、乌江流域的古代开发史、汉文化的传播与扩张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为了解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与开发】
保护级别: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旅融合:当地依托大坪汉墓群等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设了“仡佬之源”景区,建成了丹砂文化丹堡院落、非遗展演体验场所九天水榭、地方特色民宿丹砂驿站、集忠孝义文化于一身的申祐祠、仡佬传统技艺百匠园等景观景点,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