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县“忠、孝、义”三烈著称的历史人物——申祐。
申祐是仡佬族历史上一位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民族楷模,是仡佬世代传承的精神气节的集中体现,为其塑像,不仅能寄托对他的追慕,还能让仡佬儿女能铭记先贤、发扬申祐敢于担当、勇敢无畏的精神。
远方的朋友,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处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务川申佑祠。
【申佑其人】
申佑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即1425年,卒于1449年,字天锡,是贵州务川县火炭垭人,也就是现在的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他自幼聪颖过人、力壮孔武,且勤奋好学、不畏强权,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壮色彩的人物。
虎口救父:相传申佑少时,曾在田间劳作时遇老虎叼走父亲,他操起槌棒猛击老虎,老虎被击痛后丢下其父逃窜,其英勇救父之举传遍乡邑。
义救恩师:在京国子监求学时,因祭酒李时勉得罪王振被戴枷示众,申佑不顾自身安危,号召国子监学生联名上疏皇帝营救,最终使李时勉获释。
代帝殉难:明英宗北伐时,身陷重围,申佑代替英宗殉难于土木堡,其忠义之举令人动容。
【申佑祠的建造】
建造背景: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钰继位后,为表扬申佑的忠烈,特诰敕天下,并下令为其建祠。嘉靖十年,巡抚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为申佑立祠祀之,翌年,务川亦立祠,称“申忠节公祠”。
建筑布局:务川申佑祠位于务川县城北侧波罗山上,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四列三间的三合院建筑。中间是石铺院坝,祠堂中央曾供有申佑木雕彩像,后被毁坏。垣墙正中建有石牌楼,四柱三门,门上均有横额,中间刻有“大节之照”楷书,门柱上还有长联。门右侧砖墙上嵌有石碑,刻有天启壬戌年进士田景猷撰写的《申御史三烈事迹》和清康熙壬辰年智学使张大寿的《明御史忠节公祠》七律一首。
【历史变迁】
申佑祠建成后,历经了诸多沧桑。民国十九年,务川创办公立女子小学,将该祠作为校址。民国二十八年女校迁出后,又被国民政府作为县卫生院院址。解放后,申佑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相应的维修。
务川申佑祠的历史变迁丰富而曲折。
1.始建——
景泰元年,代宗朱祁钰继位后,为表扬申佑在土木堡之变中代帝殉难的忠烈事迹,特诰敕天下,并下令为其建祠。
嘉靖十年,巡抚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为申佑立祠祀之。翌年,务川亦立祠,称“申忠节公祠”,该祠位于务川县城北侧波罗山上,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四列三间的三合院建筑。
2.发展与修缮——
清道光21年,务川知事俞汝本拜谒申佑祠时,见其破瓦颓垣,蒿草丛生,便号召申氏子孙捐资维修。完工后,俞汝本作序并题诗刻石嵌于祠门左侧砖墙上,以志此事,昭示后人。
3.功能转变——
民国十九年,务川创办公立女子小学,将申佑祠作为校址。
民国二十八年女校迁出后,申佑祠又被国民政府作为县卫生院院址。
4.保护与维修——
解放后,申佑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相应的维修,使其得以较好地保存至今,继续承载着传承和弘扬申佑精神以及仡佬文化的重要使命。
【文化意义】
传承忠孝文化:申佑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忠孝义的传统美德,申佑祠的存在,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缅怀与纪念,更是对这种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后人学习和践行忠孝之道。
彰显仡佬精神:务川是仡佬民族的发源地,申佑作为仡佬族的杰出代表,其事迹和精神也是仡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申佑祠成为了仡佬人寄托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凝聚着仡佬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教育与研究价值:申佑祠为研究明代的历史、文化、建筑以及社会风貌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它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基地,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忠烈事迹】
申佑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忠烈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虎口救父:申佑自幼力壮孔武且十分孝顺。相传他年少时,曾在田间劳作时遭遇老虎叼走父亲,在这危急时刻,申佑毫不犹豫地操起槌棒猛击老虎,老虎被击痛后丢下其父逃窜。他英勇救父的事迹很快传遍乡邑,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至孝之情。
义救恩师:申佑在京国子监求学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得罪太监王振,被王振以“擅伐官树入家”为由,挟持英宗降旨,戴重枷站在国子监门前示众。正值盛夏,烈日当头,李时勉三人戴枷三日不解,而广大太学生因惧怕王振的势力敢怒不敢言。申佑见状心生怒火,不顾自身安危,号召国子监学生联名上疏皇帝营救李时勉。尽管遭到“好心人”的劝阻,但他毫不退缩,最终与监生李贵、石大用带领千余人前往朝廷请愿,将朝门团团围住,槌鼓称冤,伏阙不起,愿以身代死。此举迫使王振不敢镇压,后经通政司将奏章呈予皇帝,英宗对李时勉等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加之皇太后的父亲孙忠言将此事真相转告英宗,李时勉最终获释,官复原职。申佑这种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精神在京师传为佳话。
代帝殉难: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由于英宗昏庸无能,大权旁落于太监王振手中,导致朝廷派系林立,国势渐衰,对边疆的防御也有所松懈。此时北方蒙古族瓦剌部落势力逐渐壮大,时常侵扰边疆。1449年元月,瓦剌部落分道大举入侵中原,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申佑亦随英宗赴征。明军先锋部队与瓦剌军在阳和会战,结果全军覆没,坐镇大同的英宗惊恐万分,加之连下暴雨,明军士气低落,王振又怂恿英宗撤军。在撤军途中,明军多次遭遇瓦剌军的追杀,损失惨重。当退到土木堡时,瓦剌军首领也先率大军追杀而来,并切断了明军的水源及供给路,明军口渴难受,斗志丧尽。狡猾的也先率军佯装撤退,王振见状指挥明军移营突围,结果中了瓦剌军的埋伏,明军顿时大乱溃不成军。也先率骑直闯中营,欲生擒英宗皇帝。慌乱之中,英宗为了保全自己,挑选与自己面貌相似的申佑乔装成自己,申佑受命于危急之时,代帝乘舆,掩护英宗逃离。最终明军溃败,死者达10万余,申佑也死于乱军之中,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