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贵州旅游指南 遵义市旅游 务川瓮溪桥

黔省游-贵州旅游指南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务川瓮溪桥

时间:2024/11/13 来源:贵州遵义旅游指南 作者:黔省游

务川瓮溪桥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瓮溪,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的单拱石桥。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务川瓮溪桥

【基本概况】

规模尺寸:该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余米,跨两山岩壁之间,深溪之上,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北山(电厂)下到桥头要转五个拐,一路石梯,宽12米不等,过桥后需再转四拐上到山顶。

周边环境:溪沟两岸怪石嶙峋,水竹荆蔓丛生,桥下水湍涛涛,回声震耳,周边风景极其优美。


【历史渊源】

建造背景:明万历14年至16年(15861588年)间,陕西水银商陈均仁与仡佬人做水银生意,“自备己财、鸠工命匠”修建了此桥。

建造过程:陈均仁夫妇率弟陈君义夫妇及子侄捐银买民地,请工匠,从龙井坡至碓窝坝修起,到牙弩溪、黄茅井,修道路,架石桥,历时三年,最终“桥成路就,便益行人”。

文物保护: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意义】

仡佬文化的见证:务川是仡佬之源,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丹砂的民族,也是最早攻取水银冶炼技术的民族,堪称化学先驱。瓮溪桥所在的务川大坪镇,有着丰富的仡佬文化遗迹和传统,如大坪朱砂采冶遗址、龙潭仡佬族民族村等,瓮溪桥作为重要的交通纽带,见证了仡佬族的发展与变迁,也承载着仡佬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商贸交流的纽带:在古代,务川因丹砂开采和水银冶炼而繁荣,吸引了众多外地商人前来交易。瓮溪桥的修建,为当时的商贸往来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风格】

务川瓮溪桥在建筑风格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单拱石桥结构:务川瓮溪桥采用单拱石桥的建筑形式,这种结构不仅使桥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而且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相得益彰,展现出古朴、典雅的美感。

因地制宜的设计:该桥建于两山岩壁之间,深溪之上,建造者充分考虑了周边的地形地貌,巧妙地利用了两岸的岩石山体作为桥台基础,使桥梁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仿佛是从山间自然生长出来一般,毫无违和感,体现了古代工匠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建筑智慧。

比例协调:桥身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余米,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整体比例协调,给人一种和谐、稳定的视觉感受。其高度和跨度的设计,既保证了桥梁的实用性,能够满足行人与小型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又使桥梁在视觉上显得雄伟壮观,成为当地自然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点缀。

石材的运用:整座桥梁主要由石材建造而成,石材的质地坚硬,色泽古朴,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显沧桑韵味。工匠们对石材的加工和拼接技艺精湛,石块之间严丝合缝,使得桥梁结构坚固耐用,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仍完好无损,体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细节处理精致: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例如,在拱券的设计上,可能采用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和力学原理,使拱券的弧度和厚度恰到好处,既能保证结构的稳固性,又能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在桥面和栏杆的处理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装饰性,可能经过了精细的打磨和雕刻,使桥梁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尽管历经风雨,这些细节之处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年建造者的匠心独运。


【建造者】

务川瓮溪桥的建造者是陕西水银商陈均仁及其弟陈君义等。

人物背景:陈均仁来自陕西西安府兴平县,在当时,务川因丹砂、水银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外地商人前来。陈均仁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此地经营丹砂、水银生意。

建造缘由:陈均仁在务川做水银生意期间,往来于当地的山路之间,深感交通不便,于是决定捐资修建瓮溪桥,以改善交通状况,方便行人与货物的通行。

建造过程:陈均仁夫妇率弟陈君义夫妇及子侄捐银买民地,请工匠,从龙井坡至碓窝坝修起,到牙弩溪、黄茅井,修道路,架石桥,历时三年,最终“桥成路就,便益行人”。


【报道】


在那荆棘丛生,长有很多芦苇处,有一横跨沟谷的单拱石结构的古桥,名“瓮溪桥”,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余米。建于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即公元1586年-1588年),迄今已有410余年的历史了,1985年省人民政府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桥虽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保存完好。石碑记载,这桥是陕西西安府兴平县来这里经营丹砂、水银的银商陈君仁、陈君义兄弟捐资所建。说明到明代时期,这里的丹砂、水银远销省外。

有诗云:“龙潭碧血化丹砂,横桥古道走天涯;汉墓见证温泉暖,天佑忠烈仡佬魂。”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丹砂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攻取水银冶炼技术的民族,是化学先驱,当之无愧。龙潭这个炼丹中心,务川丹砂文化的发展,这座桥也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里,丹砂的发现和运用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传说有个叫巫信的人和几个人在一起打猎时,追杀一头野兽,猛兽反扑过来,巫信在逃跑中摔在一红水坑里满脸染红了,爬起来后,那猛兽见巫信后竞慌不择路地调头逃跑摔下悬岩死了。巫信等人就从这件事悟出了那红东西的作用,这东西就是朱砂。于是将其带回家中,每次打猎都带去,一见野兽就用那红东西将脸抹红恐吓野兽很是凑效。最后发展到与人争斗也抹红往往都能取胜,还说朱砂能穿山透地、旺接龙脉、驱虫镇邪。于是,后来富贵人家的红墙朱门、皇帝御批、点美人痣、埋人等都大量运用此物,逐步这种东西就成为了宝贝、神物,走进了上层社会。

据《太戊仁录》载,早在3700多年前就有仡佬先民濮人向商汤王献丹砂,向太戊王献水银,濮人拉贡向周成王献丹砂,被封为宝王的记载。并在现在的龙潭村修建了宝王府(宝王府遗址尚存)。供宝王指挥濮人开山采砂、冶炼交易的指挥中心。宝王成为矿业始祖、财神的象征。现在到处建有宝王庙,成为开矿之人求财、保平安的保护神。到秦汉时期就更是繁华了。来这里求长生不老炼丹的和贸易丹砂、水银的人不计其数了。大量的汉墓群和出土的文物都是铁的证据。到唐宋时期,仡佬先民已发展到万山一带寻矿采砂,常在湖南辰洲集散,称朱砂为辰砂又由此而得名)2000年科考秦始皇墓里有100多吨水银。根据其它地方生产水银的历史来判断也只能从这个地方运去。

【相关内容】:

来贵州旅游推荐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