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明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于半边街 践行《卡片笔记写作法》
以上内容源自于贵州007的手写记录。
《陋室铭》全文有多少字?全文不计标点,共有81字。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经典之作,全文以简练的语言托物言志,展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要深入理解这篇短文,需结合刘禹锡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
一、作者刘禹锡的生平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21岁考中进士,开启仕途。其生平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年仕途与政治革新
刘禹锡年轻时恰逢“永贞革新”(805年),他积极参与以王叔文、柳宗元为首的革新集团,主张削弱藩镇势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
但革新仅持续100多天便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后长期处于贬谪状态。
2.贬谪生涯与文学成就
从33岁到54岁,刘禹锡先后被贬至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长达20余年。贬谪期间,他并未消沉,反而深入体察民间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志的作品,风格从早期的昂扬激愤逐渐转向沉郁中见旷达。
代表作除《陋室铭》外,还有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哲学著作《天论》等。
3.晚年回归与终老
54岁后,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历任礼部郎中、苏州刺史、太子宾客等职,晚年生活相对安稳。
他与白居易交好,二人常以诗唱和,并称“刘白”。842年,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71岁。
刘禹锡的一生,虽因政治斗争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人格尊严与理想追求,其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陋室铭》的创作背景
《陋室铭》约作于刘禹锡被贬和州(今安徽和县)期间(824年-826年),此时他已50多岁,处于贬谪生涯的后期,创作背景与他在和州的经历密切相关:
1.被贬和州的遭遇
据清代《历阳典录》记载,刘禹锡被贬和州时,当地知县故意刁难他,屡次缩减其居住面积:
起初安排他住在城南江边,刘禹锡却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毫无怨言;
知县见状,将他迁到城北,住房面积减半,他仍坦然处之,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最后知县将他安排在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中。
2.创作动机:借“陋室”明志
面对这种刻意的刁难,刘禹锡并未愤怒或消沉,反而以豁达的心态创作了《陋室铭》。他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往来人物及自身活动,强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将“陋室”与“德馨”对比,实则是在回击世俗对他的轻视,表明:**一个人的品格高低与居住环境无关,只要内心品德高尚,即使身处简陋之地,也能安之若素**。
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以诸葛亮、扬雄(字子云)虽居陋室却成就不凡为例,进一步强化了“陋室不陋”的主旨;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更是以圣人之语作结,赋予短文强烈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三、作品的价值与影响
《陋室铭》全文仅81字,却言简意丰,既体现了刘禹锡在困境中的坚守,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轻物”的价值观。这篇短文不仅成为后世文人自勉的典范,更因其语言精炼、意境高洁,被收录于各类文学典籍,流传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托物言志的经典之作。
茅台酱香三宝价格表
茅台三宝(酱酒) 全国统一零售价198元/瓶(净含量500mL) 加18984092007微信
茅台三宝(酱油) 全国统一零售价99元/瓶(净含量500mL)加18984092007微信
茅台三宝(酱香醋) 全国统一零售价99元/瓶(净含量500mL) 加18984092007微信
【贵州七迹】
你所看到的是贵州网址站长贵州007的原创博客。搏燕是贵州007的笔名。这里记录着贵州网址站长贵州007的对网站、对生活、对情感、对亲人及朋友等的一些点滴记录(日志)。我相信:用简单的心,做专业的事;坚持做简单的就不简单!写作,是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的一个过程。带着眼睛,带着信号,一边走一边思考......
总会有人认识贵州007,我们一起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