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信息港   贵州人物   刘纲纪

贵州有你更精彩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刘纲纪

时间:2015/4/20 来源:贵州信息导航 作者:贵州梦

刘纲纪

刘纲纪,1933年1月生,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亦工书画。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武汉大学工作至今。主要成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原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原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原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现中华美学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代表作品《艺术哲学》《美学与哲学》《周易美学》等。

(一)生平简介

刘纲纪,贵州普定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至武汉大学工作至今,并一直担任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当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008年被中国美学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曾长期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先后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与李泽厚并称“南刘北李”。

刘纲纪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六法”初步研究》、《龚贤》、《美学对话》、《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周易>美学》、《书法美》、《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等10余部。他长期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被美学界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重要代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艺术哲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为指导的艺术哲学专著,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艺术哲学体系。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并执笔独立撰写《中国美学史》,1984、1987年先后出版第一、二卷,填补了我国自“五四”以来没有一部系统详细的中国美学史的空白,引起了学术界(包含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的普遍关注,获得了很高评价,被认为是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周易>美学》被认为是对《周易》美学研究的一大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应用于中国绘画基本理论“六法”及中国书法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参加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美学教材《美学概论》的编写和最后修改定稿出版工作。创建了美学硕士点,使武大成为最早建立美学硕士点和较早建立博士点的学校之一,并在美学学科建设上处于前列地位。

二、个人荣誉

1982年,《书法美学简论》,荣获中南五省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

1986年,《中国美学史》第一卷,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87年,《艺术哲学》,荣获中南五省图书奖。

1988年,《美学对话》,荣获第二届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二等奖。

1988年,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3年,《<周易>美学》,荣获第七届全国图书奖。

1995年,《<周易>美学》,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当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2008年,中国美学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2010年,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三、个人专著及部分论文

(一)个人专著

1、《“六法”初步研究》(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龚贤》(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黄慎》(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书法美学简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一版,1982年5月第二版。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出第三版。

5、《美学对话》(198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6、《中国美学史》(第一卷)(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

7、《美学与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8、《艺术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9、《中国美学史》(第二卷)(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

10、《刘勰》(1989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1、《<周易>美学[1]》,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12、《书法美》(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

13、《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德译本)(1996年),德国特里尔大学。

14、《文征明》,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

15、《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

16、《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17、《刘纲纪文集》(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18、《刘纲纪书画集》(2012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二)担任主编的著作、丛刊

1、《王朝闻文艺论集》(共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980年。

2、《美学述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3、《中西美学艺术比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4、《美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红旗出版社,1988年。

5、《现代西方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6、《邓以蜇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7、《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开始出版。

8、《中学生美学文库》(共13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开始出版。

(三)参加编写的著作

1、 《<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史从哪里来的?>解说》,人民出版社,1977年。

2、《<矛盾论>解说》,人民出版社,1978年。

3、《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5、《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

6、《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四)各时期部分学术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1988年-1997年)

(1)《实践本体论》,《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2)《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3)《实践本体与人的主体性》,《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

(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5)《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形态》,《求是》,1989年第2期。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91年第2、4期。

(7)《批评与答复——再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日本《唯物论研究季报》,1997年第59、61号连载。

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80年-2007年)

(1)《关于马克思论美》,《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

(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美学与艺术讲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美学》,《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

(4)《略论“自然的人化”的美学意义》,《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

(5)《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第1辑。

(6)《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3日。

(7)《关于文艺美学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8)《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

(9)《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第10辑。

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1989年-2004年)

(1)《老子思想论纲》,《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2)《孔子思想的世界意义》,《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联书店,1992年。

(3)《法家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王晓波著<先秦法家思想史论>评介》,台湾《书目季刊》,1992年第1期。

(4)《关于儒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兼谈我所主张建立的当代儒家学》,《海峡两岸首次儒学对话》,齐鲁书社出版社,1993年。

(5)《略论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

(6)《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中华人文》,1994年第1辑。

(7)《孔、孟、荀思想比较》,《孔、孟、荀之比较》,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

(8) 《易学思维的三大特征》,“国际易学思维与当代文明研讨会”论文,1995年。

(9)《儒学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儒学与二十一世纪》,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10)《关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考》,《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国美学研究(1981年-1989年)

(1)《孔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

(2)《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

(3)《庄子的美学》,《美学》,1984年第5辑。

(4)《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

(5)《中国古典美学概观》,《美学与艺术评论》,1984年第1辑。

(6)《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文化中的境界》,《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7期。

(7)《“艺”与“道”的关系——中国艺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

(8)《中西美学比较方法论的几个问题》,《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9)《“美”与“力”》,《人民日报》,1987年9月29日。

(10)《东方美学的历史背景与哲学根基》,《文艺研究》,1989年第1期。

5、中国书画与美术研究(1960年-2007年)

(1)《关于“六法”的初步研究》,《美术研究》,1957年第四期。

(2)。《漫谈西方现代绘画》,《文艺研究》,1981年第一期。

(3)《释“骨法”》,《朵云》,1985年第8期

(4)《谢赫<古画品录>校勘中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1987年第7期。

(5)《楚地的瑰宝》,《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9月29.

(6)《走向现代——湖北省首届青年美术节部分作品观后》,《美术思潮》,1987年第1期。

(7)《楚艺术美学五题》,《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8)《龚贤生平事迹再考》,《东南文化》,1990年第5期。

(9)《倪瓒的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93年第6期。

(10)《“四王”论》,《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11)《中西艺术史观比较》,《艺术学》,第3卷第3辑,学林出版社,1997年。

四、社会评价

刘纲纪是当代中国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在中国美学史研究以及

中国书画史论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学者。刘纲纪一直深切关注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他也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这形成了他的思想特色,并将其哲学表达为“社会实践本体论”。在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上,刘纲纪展开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因此他的思想可以称为一种美的哲学,意在探讨美的本质,也就是寻找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的原因与根据。刘纲纪还根据自己的美学思想具体深入地解释美学历史,特别是中国的美学历史。编著了第一部内容详细,资料丰富的《中国美学史》。该书被美籍华人学者傅伟勋誉为“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他在对中国美学进行缜密考察之后得出“中国美学是宇宙性的生命美学”这样具有创造性的和开拓性的结论。并由此出发,刘纲纪指出中国美学六大特征:美善合一;情理交融;认知与直觉并重;人与自然统一;原始人道精神;人生的审美境界。同时他还将中国美学分为六大派别:主张美善合一的儒家,追求自然之美的道家,发愤以抒情的屈骚,越名教而达自由的玄学,以及强调直觉顿悟的禅宗和表达性命真情的自然人性论。这些思想都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

刘先生还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原典著作做如实深入的解读与阐发,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误解和曲解,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对现当代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他提出的“打通中、西、马”的理论思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他所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力求有所创获,这是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基本特点与成就所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培养了不少的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为人谦和的刘老先生还从事中国书画创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摘自山东大学文艺研究中心网站)

五、刘纲纪部分书画作品

刘纲纪先生热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不仅从事书画理论的研究,还一直坚持从事书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受到了业界内外的广泛赞誉。在2012年八十寿辰之际,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生平第一次书画展,并出版了《刘纲纪书画集》,收录200多幅书画作品。

【相关内容】:

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