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信息港   贵州文化   锦屏的民族文化

贵州有你更精彩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锦屏的民族文化

时间:2024/10/5 来源:《锦屏概览》 作者:网络

锦屏是一个侗、苗、汉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2019年,侗族占全县总人口50%,苗族占全县总人口38.9%,汉族占全县总人口11%。侗族是锦屏的世居民族,早在唐、宋时期就在敦寨、新化等亮江流域居住,元、明两代逐渐向今大同、启蒙、九寨一带迁移。苗族大致在宋、元两代,由湖南西部和广西北部迁入县境。汉族则是明代以后,以屯军、经商、逃荒、国家派遣等形式进入锦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国家安排工作以及通过婚姻关系进入锦屏。侗、苗、汉三个主要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开发和建设锦屏这块土地。侗、苗、汉三个主要民族在文化上和而不同,各有特点。


共性特征县内侗、苗族在文化上有五个共同特点:

首先,热情好客。九寨、启蒙、大同等侗寨和偶里、平鳌、文斗、瑶光等苗寨,以热情好客著称。在这些村寨,对来客无论远朋近友,新友旧戚,人们无不倾心相待,从无简慢。尤其是举行节庆活动时,亲戚毕会,朋友咸集,主寨人竞相拉客,以家里得客多为荣,平秋、高坝等寨有的人甚至用竹竿像赶鸭子似的将客人围进屋。

其次,善唱歌。在文化贫乏的年代,在九寨、大同、启蒙、河口、固本等侗寨苗村,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旧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无论男女,都开口成歌。

其三,好斗牛。古时,九寨一带侗寨和平鳌、瑶光、裕和、培陇等青山界四十八苗寨盛行“吃牯脏”,平时以蓄养水牛为至务,视水牛为吉祥之物。过去,常以牛为聘礼迎娶媳妇,老人去世以杀牛相祭为报答老人的最隆重方式,以大门首能悬挂水牛角为最大荣耀。

其四,勤纺织,善刺绣。九寨侗寨以及文斗、裕和等青山界四十八苗寨的女子,都勤纺织,善刺绣。至今,平秋镇的平秋、晓岸、魁胆等侗寨和固本乡的晚娄、控俄以及河口乡裕和等苗寨,很多中老年妇女仍坚持此古老行业,家里还保留有染桶、织布机、纺车等工具。刺绣是几乎每个妇女都掌握的基本技艺,九寨侗绣和青山界苗绣都十分有名,以平秋为中心的九寨侗族刺绣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其五,尚酒。几乎所有苗村侗寨人都尚酒,并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酒文化”。如,客来必有酒招待,“无酒无礼”;陪客喝酒必划拳唱歌,以客醉为荣,等等。

个性特点由于受到自然和历史环境的影响,不同地方的侗寨和苗村都具有个性鲜明的文化特征。


河边苗族。在平鳌、文斗、瑶光等清水江沿岸苗寨,由于深受木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化习俗。

一是重契约。由于地处清水江边上,较早涉足木材贸易,这里的契约文化十分发达,几乎每户人家都保存有契约文书,现锦屏县档案部门收集到的6万多件契约文书中,有三分之一是从这一带收集来的。契约文书订立以后,人人都自觉遵守,践行自己的义务。

二是好诉讼。在长期的木材贸易中,人们形成了较强的权利意识。为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均订立有契约文书。若有人不信守契约规定,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人们则拿出契约文书作凭证请中人或寨老评理。中人或寨老解决不下,人们则兴讼于官府,县解决不下到府、府解决不下到省,甚至到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三是好面子。由于较多地接触买卖木商的缘故,这一带的人面子观念较强。在清代中后期,人们从事木材贸易赚钱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其住房改建成豪宅,然后是对其祖坟进行修饰。

九寨侗族。九寨地区因所居在高山,交通不便,受汉文化影响相对较晚。当清代中期清水江两岸村寨的人们忙于木材贸易,并为争夺木材经营垄断权(“当江”)而互相争讼时,这里的人们还陶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外桃源”生活。因长期封闭使然,形成了一种温和善良、与世无争的群体性格。

一是温善与无讼。也许是远离行政中心和生活条件艰苦使然,九寨人形成一种内敛和自律的性格,出现矛盾纠纷大都在内部解决,很少惊动官府。长期以来,一代接一代,人们努力追求和谐“无讼”,认为诉讼是耗费钱财的丑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进官衙兴讼。

二是俗好儒雅。九寨虽受汉文化影响较晚,但对汉文化的接受却很快。清代中后期,汉文化大量传入,在这里的歌谣和传说故事,甚至各种典仪中很快就揉进汉族古典文学的内容,使之变得典雅和高深。玩山、凉月等青年男女交往形式极其高雅,往往只闻其歌而不见其人,对坐时无论男女皆温文尔雅,所唱的歌、所说的话大都借物寓意,以古讽今。自20世纪50年代起,黄门、魁胆等村还兴起诗联创作之雅风,很多农民会作诗填词对对联。此外,九寨人还有一个特点,即汉字普遍都写得较好。

【相关内容】:

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