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花棍舞》是苗族出征前跳的舞蹈,具有高昂的气势和感染力。进入和平年代,该舞蹈演变成健身的一种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
在贵州关岭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苗族花棍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历史渊源】
关岭苗族花棍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说在苗族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偷袭和骚扰,于是用路边的木棍做成了简易的武器。后来,苗族人民将这种自卫的动作与芦笙舞相结合,逐渐演变出了“苗棍”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棍舞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芦笙舞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在古代,花棍舞还是苗族出征前跳的舞蹈,具有高昂的气势和感染力。这一舞蹈承载着苗族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舞蹈特色】
道具与服饰:花棍舞的道具花棍通常是红白相间的,颜色鲜艳亮丽。红色代表着苗族人民的热情与勇敢,白色则象征着纯洁与美好。舞者们手执花棍,在舞蹈过程中,花棍的舞动变化万千,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旋转,令人眼花缭乱。舞者的服饰也是花棍舞的一大亮点,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色彩斑斓的服饰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是苗族的传统纹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舞者们翩翩起舞时,服饰上的装饰随着动作摆动,熠熠生辉,与花棍的舞动相得益彰。
动作与节奏:花棍舞的动作刚柔并济,既有着武术的刚劲有力,又有着舞蹈的优美柔和。舞者们的动作干净利落,花棍的敲击声清脆响亮,节奏明快。舞蹈过程中,舞者们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不仅要准确地把握花棍的舞动节奏,还要与音乐的节奏相契合。通过身体的律动、花棍的敲击以及步伐的移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舞者们会通过快速的旋转、跳跃等动作,营造出热烈的舞蹈氛围;同时,也会有一些舒缓的动作,如轻柔的摆动、优雅的转身等,使舞蹈张弛有度。
【传承与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关岭苗族花棍舞就参加过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展舞姿,并在北京、内蒙古作汇报演出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肯定。近年来,关岭自治县上关镇福农小学将花棍舞引进校园,引导孩子们学习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形式多样、趣味丰富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花棍舞在校园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还推动了“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各级非遗传承人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学习花棍舞的传承活动,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得到延续。
【表演场景】
关岭苗族花棍舞经常出现在各种重要的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例如在贵州村超联赛“超级星期六”的舞台上,关岭自治县上关镇福农小学的孩子们身着苗族盛装,精彩的花棍舞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在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的开赛仪式上,花棍舞的表演同样为参赛选手助威加油,孩子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舞蹈,展现了关岭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二月二走亲节”上,花棍舞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贵州安顺关岭苗族花棍舞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关岭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未来,关岭苗族花棍舞将会继续绽放光彩,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