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每年都会迎来一场盛大而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水族端节。这一节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水族人民的文化宝库之中,闪耀着千年传承的光芒。
【节日起源】
水族端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颛顼至夏代的上古时期。水族自称“任睢”,传为水神共工治水部族,古代水族人生活之地多水灾,靠修堤筑坝和捕鱼为生。他们发现天气由热变冷之时正是天地间阴阳交替之际,适合祭祖,且秋天水温寒凉,水灾减少,于是水族先民分九批各自取亥日元辰祭祖,相邀彼此走访,逐渐形成了端节。
【时间与批次】
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古代分9批,今分7批按地域或氏族村寨轮流过节,其间还有地支午日、未日、酉日过节的。首批端节从都匀市套头地区开始,后面批次轮到三都县、独山、荔波、榕江、丹寨、雷山等县的水族。端节首尾间隔,一般年成历时50余天,闰年为60余天。
【节日风俗】
节前准备:节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
祭祀活动: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供品中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主品是鱼包韭菜,其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清洗好的鱼腹,捆扎好后清炖或清蒸而成,同时辅以酒饭瓜果。设祭时还要将铜鼓、糯谷米粑、衣着首饰及农具作陈列品,表示托远祖洪福过上好日子,往后依旧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赛马活动:赛马大会是端节活动的最高潮,赛马的地点叫“端坡”或“年坡”。水族的赛马形式独特,叫做“挤马”,当指挥者一声号令,骑手扬鞭策马,在山谷互相冲闯,在抗争中挤出山谷向坡顶冲去,谁先到坡顶,谁就是胜者。青年人赶端坡不但为了看赛马,还把这盛大的聚会看成是物色情侣的好机会。
其他活动:端节期间,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还会举行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邻近的苗、侗、布依、壮、瑶、汉等民族兄弟也会前来参加。此外,还有接水井、扫寨、洁具、开塘捕鱼、轮户祭祖、设席宴客、守端、唱水歌、祭端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文化内涵】
传承民族文化:端节是水族文化集中传承与展现的节日,通过祭祀祖先、唱水歌、展示水书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了水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让水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得以增强。
维系家族情感:以家庭和宗族为单位的祭祀活动,强化了水族人民的集体生活意识,较好地维系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在集体的祭祀活动中,个体服从于整个家族群体,共同从事祭祀活动,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
体现农耕文化:端节选择在谷熟时节举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是水族先民庆祝丰收、感谢自然馈赠的重要方式。祭祀时摆设的祭品不仅有食物,还有镰刀、犁、耙、蓑衣等农具,寓意向先祖报送秋收成果,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体现了水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传承与保护】
2006年,水族端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水族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民族传统节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端节文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各种端节庆祝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开展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端节相关文物和遗址的保护等。
三都水族端节作为水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它不仅是水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与团结的桥梁和纽带。相信在政府、社会和水族人民自身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