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乡被誉为“歌舞之乡”。黔东南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雷公山区则是这个海洋的中心。这里,苗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十分典型。
县境内2百户以上的苗族村寨有10余个,而首屈一指的是西江“千户苗寨”(1060户)。苗族的节日甚多,一年四季都有节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有“爬坡节”,活动内容以男女青年“游芳”谈情、寻觅知音为主。还开展斗雀、赛马、拔河、赛歌,赛篮球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夏季有“吃新节”,从撒谷种开始至插秧50天后的第一个“卯”日(农历6月)举行,家家烤烧酒、蒸甜酒、包粽粑,有的户还杀猪,迎宾接客,欢庆丰收在望。第二天举行斗牛,数十头水牯牛汇集河坝上比武。青年男女则终日对歌,选择意中人。金秋时节,谷物收割完毕,就是一年一度的“苗族年”。过年节较其他节日为隆重,而且连过三次,称“小年”、“大年”、“尾巴年”,时间从农历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中以“大年”最为热闹。十三年一度的“祭鼓节”(习称鼓藏节),是苗族追念祖先创业艰辛的古老节日,其活动内容更多,仪式也极隆重。
西江苗寨,房屋造型独特,农舍多是沿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红枫翠竹掩映,炊烟袅袅,别具情趣,被誉为“天然民族博物馆”。木楼一般为二层,上层中堂为迎客间,外檐安有靠背栏杆,供人憩息或妇女梳妆。
苗族妇女的装束分古装和盛装、便装,遇节日和贵宾到来,姑娘脚着花鞋,头戴银饰,腰系百褶裙,盛装出迎,银光闪闪,银铃叮。一睹丰采,叫人赞叹不绝。苗族姑娘都精于刺绣,不用描图,信手走针,花、鸟、虫、鱼、兽等图案,无不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乌高、控拜、麻料等“银匠村”的银饰工艺,驰名于滇、桂、湘边区的广大少数民族山区。
1982年,雷山列为乙类农村旅游开放区,“千户苗寨”西江、民族文物村郎德上寨和雷公山等三个旅游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