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距县城5公里,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便利。这里文化氛围浓厚,是“顶云经验”的发源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素有“南顶云、北凤阳”之称。石板井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甲级村寨。2022年,石板井村入选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改革前的艰难处境】
20 世纪 70 年代,石板井村同当时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一样,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难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村民们常常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石板井村虽然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受限于旧有的生产模式和管理体制,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村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顶云经验的诞生】
为了摆脱贫困的现状,石板井村的村民们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1976 年,时任生产队长的陈高忠经过深思熟虑,将村里的 32 户人家 183 人划分为 3 个生产组,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生产方式。这一举措在当时是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了秋天,粮食获得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多,人均吃粮也大幅增加,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1978 年初春,陈高忠等人又进一步大胆尝试,在村里实行“包产到户”。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议,7 位村民代表在当晚围在陈高忠家老屋里灰暗的煤油灯下签了“合约”,摁上了手印。这一勇敢的举动,彻底改变了石板井村的命运。那一年,家家户户迎来丰收,不仅吃饱了饭,还存了不少余粮。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做法,逐渐形成了著名的“顶云经验”。
【顶云经验的内涵与意义】
内涵方面:“顶云经验”的核心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对旧有体制的大胆突破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积极探索。这种精神体现了石板井村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和不懈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勇于打破传统束缚、敢于创新的坚定信念。
意义方面:“顶云经验”不仅为石板井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中国农村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它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经验一起,开启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先河,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顶云经验”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板井村的发展现状】
如今的石板井村,在“顶云经验”的引领下,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庄的经济结构也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等产业。石板井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打造了“顶云经验”体验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为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村里还成立了村级劳务公司,集中输送劳动力就业,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石板井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村里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村里还制定了完善的村规民约,加强了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俗。石板井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寨”“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甲级村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贵州关岭石板井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其“顶云经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石板井村将继续发扬“顶云经验”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