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发源地——威宁自治县板底乡。
板底乡是威宁彝族人口最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发源地。其研究价值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是彝族古老的“变人戏”“人类的祖宗戏”“彝之源”等,并且这种原始古朴且未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古代祭祀仪式和具有标志性道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少数民族中都不多见,其研究价值地位独特,这里自然成了民族文化活动带。 板底乡是全国双语和谐环境建设试点,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一体发展,促进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认同;是威宁文化建设皇冠上的一颗“蓝宝石”,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共同体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力量。
2006年,撮泰吉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板底乡文道华成为撮泰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2月11日,彝族古剧《撮泰吉》受邀参加著名的法国尼斯狂欢节,在狂欢节开幕式上及花车大巡游中展演,吸引了众多眼球。撮泰吉以古朴、神秘、独特的民俗内容和艺术形式,吸引着中外文化学者和人类学者纷纷前来“解锁”探秘。
2022年9月15日,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以威宁县板底乡彝族歌舞为素材创作的《守望·撒麻》荣获音乐类群星奖。据悉,该奖颁发了群星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六大门类奖项。
有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还要搞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这些年,板底乡投入大量资金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黔西北民居建筑元素和彝族文化元素交融汇聚,完成1847幢民居建筑风貌改造工程,形成了古朴厚重,特色鲜明,绚丽多彩的现代民居建筑集群;培育综合商超、主题酒店、特色餐馆及各类娱乐场所68家,建成投用海草赛马场、百草坪两个民风民俗体验场,总体形成要素齐备的城镇综合体,实现功能聚合。板底乡因此先后被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