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雷山县丹江镇
2012年1月,雷山西江镇西江村和雷山丹江镇乌东村分别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2014年7月21日,丹江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单。
《雷山县丹江镇:苗岭明珠的独特魅力》
雷山县丹江镇,作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重要城镇,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历史渊源
丹江镇历史悠久,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丹江厅迁驻于此,后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设丹江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置丹江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其得名源于镇人民政府驻于丹江河岸,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民族的交融。在古代,这里曾是贵州苗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明朝时归属雷山县,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清朝时期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为当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环境
位置与面积:丹江镇地处雷山县中部,东邻方祥乡,南连大塘乡,西接望丰乡,北依郎德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州府4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138.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地处雷公山西麓,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峰为雷公山,海拔2178.8米,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200米以下。这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丹江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景色秀丽。
气候特征:丹江镇多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250至1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年平均240至2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25小时。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水文资源: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主峰雷公山,分属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向南北分流,北面注入清水江,南面注入都柳江,丰富的水资源为丹江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经济发展
农业特色:丹江镇的农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豆类、红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760吨。同时,经济作物也蓬勃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广阔,2011年达到1.43万亩,可采摘面积1.1万亩,产量94.8吨,且逐年增长。此外,魔芋、蕺菜、蔬菜等经济作物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水果种植也颇具规模,形成了脚猛村水晶葡萄、大固鲁村黄桃、南屏村杨梅等水果重点产区,水果种植面积达9636.1亩。
商业繁荣:作为雷山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丹江镇的商业贸易十分活跃。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亿元。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氛围更加浓厚,各类商店、超市、餐馆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旅游资源带动:丹江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猫猫河村、水电村、排卡村、白岩村、乌东村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猫猫河苗寨距离镇政府驻地2.5公里,是一个长裙苗族寨子,曾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族文化。陶尧村是历史传说中最古老的村寨之一,有云贵高原地形中典型的坝子,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龙塘苗寨有着独特的苗族文化,也是丹江镇的一颗旅游明珠。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2011年末,丹江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55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8所,在校生3871人,专任教师2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和完善,为当地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文化建设:文化事业丰富多彩,2011年末有有线电视用户1.05万户,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2个,各类图书室29个,藏书8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50人,还有省、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这些文化设施和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卫生院1所,门诊部18个;病床3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7张,专业卫生人员6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社会保障: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养老院、社区服务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服务。
总之,雷山县丹江镇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完善的社会事业,成为了黔东南地区一颗闪耀的明珠,展现出了无限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