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翅膀桥所在的相见坡一带,山势陡、落差大,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代名臣林则徐1819年赴滇路经过时曾写下“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诗句。
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第一座现代公路立交桥:鹅翅膀立交桥
追溯贵州桥梁历史,我国公路建设史上贵州也留下了印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第一座现代公路立交桥就是位于黔东南州施秉县甘溪乡的湘黔公路鹅翅膀立交桥。这座桥以中国石拱桥建筑技艺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当地现代交通问题,更是施秉近代史的历史见证。
鹅翅膀桥,又名螺蛳桥,由陈樵芬先生设计。陈樵芬是贵州毕节大方人,毕业于京都早稻田大学,时任民国政府交通部工程师。此桥桥身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通高9.2米、跨径6米、桥长19.2米、桥宽7.1米。公路从桥上通过后旋复往左呈螺旋状回绕至桥拱下穿过,构造精巧独具匠心,于1935年8月建成通车。
抗日战争期间,鹅翅膀桥是京(南京)滇(昆明)交通线上的重要通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时发起了一次夜袭战,称为“鹅翅膀”战斗。其战斗遗址位于施秉县甘溪乡东部、与镇远县交界的相见河西侧,是进入黔东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49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5兵团执行命令,从湖南进入贵州,分路迅速挺进。于11月9日拂晓前结束了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共歼敌1个连,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至此敌守军精心构制的鹅翅膀防线宣告彻底攻破。驻防施秉县城的国民党守军在得知精心构筑的鹅翅膀防线被人民解放军突破以后,在布置炸毁施秉大桥的事宜后即弃城而逃。当日下午2时,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施秉县城。该战斗取得伟大胜利,为解放施秉、解放贵州乃至解放全西南打通了关口,扫清了道路。
至20世纪90年代,作为湘黔公路要塞、鹅翅膀战斗遗址主体建筑的鹅翅膀立交桥,其设计承载能力已不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该桥虽经多次维修,但终因为使用年久而成为危桥。2005年,交通部门在保留该桥的基础上,经过规划设计,在其外侧新建成一座鹅翅膀立交桥。
如今,在鹅翅膀战斗遗址,两座鹅翅膀立交桥共同屹立,讲述着不同时代的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