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两朝,贵阳称为贵州。这是古代治城最通常的命名。明成化初年,史料中开始出现“贵阳”的记载,但直到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丁未,程番府迁入贵州城的第二年,才正式更名贵阳。古代以阳、阴为地名者甚多,如江阴、洛阳等,不胜枚举。因(贵州)治城在贵山之阳而得名的说法是最可靠的。
山城贵阳,如今已建成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不但有许多风光旖旎的风景名胜,而且还以气候宜人饮誉于世。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现在贵阳被称为“林城”,即“森林之城”。
初次到贵阳旅游的人,都想知道“贵阳”这个名称的由来。“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一书。为什么叫“贵阳”呢?该书说:“郡在贵山之阳故名”。古代在地名的命名中,常以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阴阳向背取名,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就是说,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
贵山在何处?同一部书中记载:“贵山,在治城北二里,孤峰峭拔,兀出群山。雅关在其后,又名贵人峰。郡之得名以此。”从里程、山势、雅关的位置来衡量,贵山就是今天六广门外的关刀岩。
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明朝政府将程番府由程番(今惠水县)移至今贵阳地。第二年,即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改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正式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开始于此。
但是早在贵阳府成立数百年。“贵阳”作为地名已经出现。《贵州图经新志》一书中,有两篇文章值得注意。一篇是肖俨的《城隍庙记》,这篇文章说:“……况公(指南宁伯毛荣)以文武才勇受命来镇贵阳,于兹三载,首征都事,开锋破寇,而政行人服,四境萧然。”另一篇是陈宜的《东岳庙记》,此文称:“盖以门神位居东环,职司生育,有功于世,而为民之利。故尔,贵阳城之东北,旧有东岳神庙”。肖文和陈文均写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这两篇文章中都明白提到“贵阳”。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王守仁)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被谪贬贵州龙场驿(在今贵阳所辖修文县城)驿丞,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赴江西庐陵县(今九江市)知县任,在其所著《局夷诗·次韵送陆文顺佥宪》中有“贵阳东望楚山平,无奈天涯又送行。”王阳明的诗也说到“贵阳”。另据《明实录·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庚午(初一)即1389年3月28日,“遣使命征南将军颖园公傅友德等还军,分驻湖广、四川卫所操练。延安侯唐胜宗驻黄平。都督张铨、王诚、孙产驻贵阳。”由上述记载可以知道“贵阳”作为地名距今至少有6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