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信息港   贵州历史   白云区历史沿革

贵州有你更精彩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白云区历史沿革

时间:2014/11/30 来源:贵州信息导航 作者:贵州梦

一、 建国初期和农业合作化时期

   1949年11月15日,贵筑县解放。12月,中共贵筑县委指派随军西进的7名干部接管了白云区,同时成立中共贵筑县白云区委员会和白云区人民政府,下辖白云、阳关、沙子哨、彭官、金华、朱昌6个乡。

   1950年5月,贵筑县将白云区调整为五、六两区,五区辖金华、朱昌两个乡及彭官乡的一部分,六区辖沙文、白云、阳关3个乡,驻地鸡场。

   1951年8月28日,取消乡镇公所,建立大行政村,第六区辖2个乡、9个行政村。

   1952年底,第六区移驻沙子哨,辖沙文、金甲、麦架、白云、牛场、都溪、阳关等10个乡,26个行政村。1954年12月第六区改称白云区。

   1956年,贵筑县将小乡合并为大乡。白云区辖沙文、金甲、麦架、白云、牛场、都溪等6个乡。

   1957年11月,贵筑县撤销。1958年2月,白云区划归贵阳市乌当区管辖,由乌当区委设临时工作委员会,负责原白云区的工作。下设金甲、麦架、白云、沙文、牛场、都溪、大林7个乡。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8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合并牛场、大林、红锦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7个高级社,组建贵阳市乌当区团结公社(今牛场);合并高潮、都溪、中坝、麦架4个高级社,组建乌当区越美公社(今白云);合并金甲、沙文、麻堡3个高级社,组建乌当区跃进(今沙文)公社。

   1958年12月,团结、越美、跃进3个公社合并为沙文公社,辖沙文、金甲、牛场、麻堡、红锦、大林、白云、麦架、都溪9个管理区。

   1959年12月7日,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沙文公社从乌当区划出独立建镇,命名为白云镇,直属贵阳市领导,相当于市辖区建置(习惯上仍称为白云区)。1959年12月19日,白云镇正式宣布成立,辖沙文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成立“一镇一社”(白云镇和沙文人民公社),下辖沙文分社和大山洞分社。沙文分社管农村,大山洞分社管城镇。

   1961年6月,将沙文分社分建为沙文、牛场、麦架、艳山红4个公社。

   1962年初,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贵州铝业公司定为缓建单位(保留建制),省、市决定撤销白云区建置,辖地划归乌当区,设白云镇,4个公社合并为沙文、艳山红两个公社。

   1966年5月,乌当、花溪两个区合并组建贵阳市郊区,成立郊区工委,沙文公社、艳山红公社和白云镇属贵阳市郊区管辖。1967年3月,撤销贵阳市郊区,恢复乌当、花溪两个区,沙文公社、艳山红公社和白云镇复归乌当区管辖。

   1973年,贵州铝厂等企业开始扩建,为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工矿区搞好服务,1973年6月7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白云区建置,直属贵阳市领导,撤销白云镇,将沙文、艳山红两个公社划归白云区。沙文人民公社辖20个生产大队和1个综合农场,213个生产队,111个自然村寨。艳山红人民公社辖21个生产大队,149个生产队,88个自然村寨。

   1975年5月,根据城镇建设需要,白云区设立大山洞、龚家寨、都拉营3个街道办事处,1979年7月,增设艳山红街道办事处。到1982年,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27个居委会,到2000年,4个办事处共有45个居委会。

   1980年,将43个生产大队划为56个大队。经此次划分后,艳山红人民公社辖26个大队,沙文人民公社辖30个大队。

   1984年1月,实行体制改革,撤社建乡,建立乡、村政权,乡辖行政村,村以下建村民小组。全区共建5个乡,56个行政村,273个村民组。将原艳山红人民公社分建为艳山红乡、麦架乡、都拉民族乡(1988年6月18日,由白云区人民政府更名为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并把原属沙文人民公社所辖的上水大队划归都拉民族乡。将原沙文人民公社分建为沙文乡、牛场乡(1984年8月8日,省政府批复,撤销牛场乡,建立牛场布依族乡)。

   艳山红乡先是驻艳山红村原艳山红人民公社管委会处,1993年,为适应经济开发的需要,搬驻白云区大山洞尖山路。辖9个村,55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

   麦架乡驻大坝,辖9个村,55个村民小组。

   都拉布依族乡驻都拉营,辖7个村,30个村民小组。

   沙文乡驻沙文,辖16个村,8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

   牛场布依族乡驻牛场,辖13个村,68个村民小组。

【相关内容】:

    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生态酱酒·今生是你
    贵州导航
    贵州便民助手
    休闲
    码上有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