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将全国划为36郡。贵州北部、西北部,分属巴郡、蜀郡管辖。贵州南部、东部,分属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2、西汉初年,贵州分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和牂牁郡。犍为郡管辖今贵州北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牂牁郡管辖今贵州南部及周边地区。牂牁郡 治兰且(今贵州贵定县附近、或凯里市附近、或安顺附近)。西汉中晚期,贵州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牂牁郡管辖。牂牁郡领14县:兰且、鄨县、平夷、毋敛、夜郎(驻都尉)、谈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句町、宛温、都梦、进桑(驻都尉)。这基本上已经是今天贵州全省格局。
3、东汉基本延续西汉区划。
4、三国时期蜀国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领7县:且兰、毋敛、广谈、鄨县、平邑、夜郎、谈指。
5、西晋初年牂牁郡 治万寿(今贵州瓮安。领8县:万寿、且兰、鄨县、平夷、广谈、毋敛、夜郎、谈指)。两晋的大部分时期,贵州境内有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
6、南北朝时属宋国 荆、益二州。
7、隋代贵州大体属于梁州刺史部和荆州刺史部管辖范围。境内有明阳郡(今贵州凤冈县北部)领4县:明阳、宁夷、高富、绥阳。羊牁郡(今贵州瓮安县东北部)领2县:羊牁、宾化。
注明:客观地看,这一时期在贵州境内的郡县设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历朝历代均在夜郎、进桑等地驻军、移民,另一方面却并没有对相关地区形成有效的管理,控制权仍然是在土著部落手中,有时候甚至面对来自这些高原民族的军事威胁。这一时期在贵州地区的郡县设置更多地成为一种地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