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境,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置顺元路军民宣慰司,属湖广行省。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末降为顺元路军民安抚司,今区境均属其管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行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隶贵州行省。今区境均在其辖下。明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入省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今区域是府城附郭。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新贵县,今区境为其附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贵阳府升贵阳军民府,辖地含今区境。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贵州前卫,设置贵筑县,贵筑县辖9里。其中的红边里、西上里、南隅里等均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贵阳府亲领8保,其中内城东北保、西北保及外城西南、东南、东北、西北等保所辖地范围大部分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四十六年八月(1781年9月)以贵筑县北门外(今喷水池以北地区)新城日繁,商贾云集,令将贵筑县丞移驻新城,就近稽查(新城在今区域)。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初四日,贵州光复,成立贵州军政府,后改贵州省公署;治所地址一直在今省府路贵山苑小区内。
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贵阳府为贵阳县,同年8月将贵州分为黔中、贵西、镇远三道,贵阳县属黔中道管辖,今区境均在贵阳县辖境内。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于省。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贵阳设市之初,仍然沿袭旧制,城市治安由警察局管理,警察局之下设5个分局,警察分局有行政职权,分局之下设联保,联保之下设保、甲。当时,警察一分局驻中华北路,警察二分局驻中华中路,警察三分局驻公园北路。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经贵州省政府核准,将原来5个警察分局下辖的22个联保改为20个镇,各镇建立镇公所。这20个镇当中的毓秀镇等13个镇在今区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将贵阳市的20个镇裁撤,成立9个区,区级政权之下未设乡、镇,区公所直接领管保,这一建置直到1949年11月贵阳解放都未再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2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接管贵阳市的一、二、三及七、九区公所隶属今云岩区境。
1950年5月,将原来的9个区划为7个区。
1952年8月,贵阳市郊的五至七区管辖范围又改划为5个乡,36个行政村。
1953年6月,又将郊区的5个乡改为7个乡、8个办事处。
1954年,将贵筑县划拨给贵阳市管辖,原来由贵筑县乌当区下辖的偏坡、雅关、渔安划为乡。将大宅吉、小宅吉、建水、市北村、大洼、桥下等村划归大洼乡;黔灵、香狮、头桥、中寨、黄泥田等村划归头桥乡;东山一带划归东山乡。
1954年,贵阳市将郊区的8个街道划归两城区。
1955年8月,贵阳市第一区更名为云岩区,第二区就更名为富水区。
1982年8月,云岩区下辖14个街道及黔灵公社。
1984年6月,撤销黔灵人民公社,建立黔灵乡。
1989年1月,在贵乌路、北京路街道、黔灵乡的大宅吉、小宅吉为主的一部分地区(东至贵乌路的半边街,南至盐务街,西至雅关、南垭路,北到麻冲地区)划出建立宅吉街道。
2000年4月,撤销黔灵乡,建立黔灵镇。云岩区下辖1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
2001年,全区辖15个街道、1个镇,112个社区、13个村。
2009年,全区共18个街道,1个镇,134个社区,19个村。
2012年,全区共1个镇、26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