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概况 遵义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为贵州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 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以生产名酒茅台、习酒、董酒而驰名中外,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
遵义概况 遵义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为贵州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遵义 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以生产名酒茅台、习酒、董酒而驰名中外,是贵州省着力打造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
遵义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底,全市下辖2个区、8个县、2个民族自治县、2个市及新蒲新区。即: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仁怀市、赤水市和新蒲新区。各县(区、市)共辖164个镇、55个乡、8个民族乡、17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地汇川区人民路。
关于遵义市政府网站遵义市网站通常包括政务公开、办事服务、政民互动、走进遵义等板块,具体内容如下: 【政务公开】 领导信息:介绍县级领导的职务、简历、工作分工等,方便公众了解领导团队构成及职责划分。 政府机构:公开县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情况,包括各部门的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 政府文件:发布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制定的各类文件,如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等,让公众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动态。 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县政府县长向县人大代表作的工作报告,总结过去工作,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信息: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的相关信息,如会议纪要、列席代表、会议讲话等。 财政信息:包括全县及各乡镇、部门财政预决算、“三公” 经费,财政收支,地方债务,减税降费,扶贫资金等信息。 重大项目建设:公开招投标、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实施、质量安全监督等信息,确保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共资源配置:涉及公共资源交易、住房保障、土地使用权和矿产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信息。 政府采购:发布招标、中标公告等信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权力运行公开:公开政府决策依据、决策草案、意见渠道及汇总、采纳意见及理由、执行公开情况等信息。 社会公益:包括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社保等方面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 民生领域:涵盖医疗、教育、文化、就业、公共事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信息。 法律法规:公开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信息,为公众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 人事信息:发布人事任免、人事招录等信息,便于公众了解政府部门人员变动情况。 统计信息: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各类统计数据,为公众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提案建议:公开县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办法、通报,以及各部门对相关提案的回复信息。 计划规划:发布各类规划、计划内容,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等。 公共监管信息:公开食药抽检、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信息。 【办事服务】提供网上办事服务,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指南、政策法规以及网上办事项目,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申请、网上投诉等一体化服务,方便公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政民互动】收集民意,反映民声,通常设有网上调查、民意征集、图文访谈、书记市长信箱、投诉咨询建议等栏目,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便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公众也可以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走进当地】主要介绍当地的基本概况,如历史、地理、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还可能包括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投资环境等内容,起到宣传当地、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作用,部分网站会单独设置文化旅游、投资当地等板块进行详细介绍。
遵义的历史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为播州。贞观十六年(642年),罗蒙县更名为遵义县(治所在今遵义市绥阳县境)。晚唐时,杨氏家族世袭播州刺史职位,形成播州杨氏土司政权,一直沿袭至明朝末年。宋朝时,置播州、遵义军。元朝时置播州宣慰司。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政府平定杨氏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对播州宣慰司进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置遵义专区后,又改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在此召开遵义会议而闻名,此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