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七星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网站名称: | 毕节市七星关区双拥网更新时间:2024/10/25 22:08:10 |
相近名称: | 毕节市七星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网址URL: | 毕节市七星关区双拥网 |
办公地址: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邮编:551700) |
电话传真: | [ 暂无七星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 |
电子邮箱: | [ 暂无七星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子邮箱地址 ] |
服务QQ: | [ 暂无七星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QQ号码 ] |
网站备案: | 黔ICP备14004147号 |
相关简介: |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j积3412平方公里,辖24个镇、8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482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总人口152万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站在全国先进市(县)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主题,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战略,以新的视觉、新的理念,清醒地找出差距,理清思路,紧紧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体目标,唱响“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两加一推”主基调;以“抓投资,强基础,保增长,保民生”为首要任务,在制定一系列发展措施的同时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战略,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2013年末七星关区生产总值完成219.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14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5元,比上年净增加1350元,名义增长6.9%。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03元,比上年增加672元,名义增长13.1%。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3.02%,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 七星关区境内既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红色文化遗址,也有清代七星关摩崖石刻、大屯土司庄园和猪拱箐陶三春苗族农民起义古战场等历史文化遗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 近年来,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区经济环境下军民关系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我们结合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部队稳定、社会稳定”双向稳定、“提高地方经济实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两个提高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目标,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与发展经济、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于立体性、实效性、深入性,在认识上抓提高,教育上抓深化,领域上抓拓展,载体上抓创新,制度上抓完善,内容上抓丰富,形式上抓活化,使全区双拥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体系、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良好的推进运行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2013年,武警毕节市支队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毕节市消防支队七星关区消防大队被贵州省宣传部,贵州省统战部、贵州省民委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军营”等先进典型。双拥工作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七星关区在广泛开展双拥工作上。2006年原毕节市(2012年撤市设区)为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毕节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爱心献功臣行动”号召的活动。毕节市双拥办邀请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组织开展了“军民心连心、建设和谐新毕节”系列活动,得到了各地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07年1月,全市双拥工作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2007年起毕节市更加重视双拥工作。双拥工作与时俱进,创出毕节市双拥工作新特色;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大力支持部队建设。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2008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军分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推动全市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开展。2008年春节期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驻军双拥工作座谈会,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荣同志出席了会议。军地进一步加深了感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这一年开展的“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七星关区区共援建图书78套,计2万多册。全市300多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问题基本解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5户住房难问题全部解决,12户重点优抚对象搬进了新居;解决医疗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年初,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会议,会上表彰了14个先进单位和34名先进个人。2010年8月10日,市双拥办召开双拥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连队“六进”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双拥工作的开展。2011年2月,毕节市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市)命名表彰。在全市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5个单位和24人分别获得全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全市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二、在开展双拥工作措施上。 1、利用报纸、简报、电台、电视台、网络、有线广播等媒体和宣传工具,开辟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专题专栏开展全民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如《七星关区双拥工作简报》、《七星关区双拥工作网》等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不少地方在交通要道、车站码头、公园、商店等公共场所,设置了永久性的标语口号和双拥服务标志。充分利用党校、少年军校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2012年,七星关区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1200多名大中小学参加“国防教育活动”,开展了国防知识竞赛、国防征文比赛和国防主题演讲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广大青少年爱国拥军、强国固防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区85%的普通高中,95%以上中等专业、技工学校和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在建军85周年之际,中共七星关区区委宣传部、区双拥办、区民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军区政治部、团区委、区科协联合开展了“军民心连心,建设七星关区”系列活动,包括军地青年重走七星关区红色根据地、纪念建军85周年主题演讲比赛、驻军部队开展文化送下乡、地方开展送科技进军营等。 2、走访慰问部队和优抚对象。每当部队执行重大任务和每年元旦春节、建军节期间,七星关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拥军优属为主题的走访慰问活动。慰问金和物质达84万元,通过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逐年提高,如2014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按每年5131元发放,比上年4500元增加631元。应征入伍新兵党团员比例超过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0%以上;军转干部安置进公务员岗位达到90%比例;团以上军官随军家属就业率达100%,年度内随军家属就业率在90%以上;基层双拥创建覆盖面达100%以上。 3、按照双拥模范城(县)的标准:即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拥军工作扎实有效,拥政爱民成果显著,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双拥活动坚持经常,军民共建富有成效,军政军民关系融洽。近年来,我们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省的标准,区双拥办对其中不少条款进行了量化,比如要求区双拥办分别有2名或1名在编专职工作人员;双拥办专项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15万元;全区永久性大型双拥宣传公益性广告不少于6块;区媒体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部队每年为驻地做1至2件有影响的实事;每年开展双拥活动不少于2次,军地每年互办实事不少于8件;驻军连以上单位与地方共建率不低于80%,军民共建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等。双拥模范创建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仅为全市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也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有力地促进驻毕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毕节市2007年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4、支持部队建设,认真抓好安置工作。七星关区委、政府多年来始终把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过去是把地方上最好的企业让军队转业干部挑选,现在则基本上都进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做到部队、转业干部本人和用人单位“三满意”。同时,区组织、人事、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和军嫂再就业工作,确实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同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单位用人享有自主权的新情况,由政府进行货币化安置,进一步拓宽了新的安置路子。支持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努力排忧解难,为部队改革提供良好条件。促进了部队质量建设。 5、科技拥军、智力拥军 。为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加大对科技拥军工作的认识;发挥优势,用行政手段推进发动,用经济手段鼓励倡导,用法律手段规范完善,并充分发挥双拥办在科技拥军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多年来,七星关区把科技拥军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科技拥军活动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地开展科技拥军活动1300多次,赠送电脑、电器等1000多台(件),为部队装备革新器材200多套(件),培训部队官兵600多人次,为部队办实事300多件,累计投入5551.09万多元。 6、驻区部队拥政爱民。近年来,七星关区的双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驻区武警部队官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在完成科技练兵、政治教育和战备执勤等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七星关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部队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多年来驻区部队出勤1.5万多个劳动日,出动机械1400台次投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社会公益事业奋勇当先。在义务劳动植树造林、清运垃圾美化城市、义务献血救死扶伤等活动中,到处都有驻军部队官兵的身影。三是扶贫帮困体现人民军队本色。驻区部队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助学活动350人次,每个建制连以上单位都与5个以上贫困家庭或贫困学生建立了联系,实行挂钩结对帮扶。区人武部落实结对帮扶50户以上困难家庭,培养10个以上民兵预备役带头创业致富示范点,集中援建2所希望小学,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七星关区作出新贡献。四是协助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明显。驻区部队将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自己应有职责。组织部队参加军警民联防,打击不法犯罪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