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 |
网站名称: | 民革贵阳市委员会更新时间:2024/10/25 22:05:42 |
相近名称: | 贵阳民革,民革贵阳市委员会 |
网址URL: | |
办公地址: | 贵阳市市属 (邮编:550001) |
电话传真: | [ 暂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的电话号码 ] |
电子邮箱: | admin#gymg.cn(发电子邮件时请将#改为@) |
服务QQ: | [ 暂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阳市委员会的QQ号码 ] |
网站备案: | 黔ICP备05002800号 |
相关简介: | 民革贵阳市委员会为民革的地方组织。民革贵阳市委员会成立前,由民革贵州省委员会以省代市开展工作。1982年,经中共贵州省委的同意和民革中央的批准,决定建立民革贵阳市委员会,直接领导民革贵阳市的工作。 1982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民革贵阳市委员会筹备小组,由李儒云任组长,张汝弼任副组长,民革省委副主任委员邹维新任顾问,张世昆、宋或彬、陈自强、任秀中为组员,负责进行筹备工作。1983年初,民革贵州省委将属于贵阳市(包括市属区)的民革党员73人和社会联系人士179人,划归民革贵阳市委员会筹备小组直接领导。筹备小组成立后,一方面进行市委会的筹建工作,一方面开展发展组织活动。首先进行基层组织的调整,将原来的市级机关支部和两个退休成员支部调整为市政协支部、市级机关支部、文教支部、云岩支部和南明支部,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新的支部委员,正式成立了支部委员会。 在民革贵阳市委会筹建期间,筹备组进行组织发展工作,共吸收新党员24人,并与社会联系人士加强联系,把其中经常参加学习的83人组成两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这段时间,先后以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文件、新宪法和政协新章程为中心开展学习,推动党员和社会联系人士积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在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中,民革党员和社会联系人士经过通信,与台湾和海外人士取得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达73人。 1983年7月21日至23曰,民革贵阳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在贵阳市举行。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民革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人,李儒云任主任委员,张汝弼、杨瑞芝任副主任委员。 1985年5月11日,民革贵阳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增补沈仲熙、刘宝贤为委员,并选沈仲熙为常务副主任委员,刘宝贤为副主任委员。1987年1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1986年19号文件精神和民革中央关于引进新人,实现新老合作交替等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民革贵阳市委会召开了党员代表会议,接受主任委员李儒云,副主任委员沈仲熙、张汝弼因年高辞去现任职务的中请。选举杨瑞芝为主任委员,杨永楦为副主任委员,增选李希白为秘书长。 1988年4月23曰至25日,举行民革贵阳市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7名。杨瑞芝任主任委员,刘宝贤、杜云峰、吴爱智、王兆兴任副主任委员,赵军任秘书长。新的领导班子在实现年轻化方面迈进了一步。 1992年7月13日至17日,召开了贵阳市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杨瑞芝任主任委员,杜云峰、吴爱智、王兆兴、杨永楦任副主任委员,由杜云峰代秘书长,并推选了第三届委员会顾问。开办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展览》,并组织全体民革党员参观展览,使民革党员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使民革党员了解民革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民革市委编辑了《贵阳民革》内部刊物,共出42期,除党员人手一份外,还寄给200多个党员所在单位和艮革中央各部门及省外100多个民革组织。通过刊物交流,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协调了关系。 1996年12月21日至24日,民革贵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十九名。杜云峰任主任委员,吴爱智,杨永楦,雷元珠任副主任委员,张大炼任秘书长。举办了庆香港回归大型诗歌、书画会,开展支部组织建设调研工作,完成了支部的调整,巩固了市民革组织基础。制定和修改委员会及机关制度;组织了贵州省民革市级组织党务工作研讨会;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6篇;本着力量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开展智力支边活动达40余次,受益群众近万人次;举办了民革党员“屠国诚创作作品演唱会”二次,为贵阳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为了交流经验,沟通情况,加强学习,我们编辑了内部报刊21期,除党员人手一份外,还寄到民革中央、省外民革组织、市级有联系部门,党员所在单位200余个,扩大了市民革的宣传面。组织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景象,2000年组建了小河支部,发展党员70余人,市民革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有了较大的改观。 2001年11月23日—25日 民革贵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贵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二十一名。根据民革章程,选举产生了市民革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九名,杜云峰任主任委员,杨永楦、雷元珠、汪贤广任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加强了学习,围绕中共贵阳市委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撰写调研报告五篇,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150余篇;积极开展支边帮扶活动,向贫困农村捐资助学、茅草房改造工程达7万余元,从香港中业集团引资20万元修建小河竹林希望小学,开展送课,送医下乡达20余次;接待来筑参加贵州大学“两岸筑理研讨会”的台湾淡江大学28位学者和来筑探亲的台湾知名人士余忠骥先生及其家人;为宣传祖国统一方针政策作出了努力,2002年完成了支部换届工作,充实一批政治素质高,年轻的党员到支部的领导班子里工作,支部工作出现了生机。把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发展新党员87名,为市民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4年5月27日,进行届中调整,杨永楦任主任委员,实现了政治交接。为进一步加强学习,扩大市民革的宣传面,提高宣传的质量,将市民革《贵阳民革》报刊改版为彩版季刊。 2005年6月24日—26日,民革贵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二十三名。26日,民革贵阳市六届一次委员会议在贵州饭店召开,选举常委九名,杨永楦任主任委员,陈继春、汪贤广、陈万达、毛江波任副主任委员,任命陈继春为秘书长(兼)。下午,民革贵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