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单位名称: | 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
网站名称: | 《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中心》更新时间:2024/12/12 16:08:32 |
相近名称: | 贵州省屯堡研究中心网站,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研究中心,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屯堡研究中心 |
网址URL: | |
办公地址: |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邮编:550001) |
电话传真: | 0851-33221890 |
电子邮箱: | astunpu#126.com(发电子邮件时请将#改为@) |
服务QQ: | [ 暂无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中心的QQ号码 ] |
网站备案: | 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52040202000067号 |
相关简介: | 贵州省屯堡研究中心概况 一、“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成立 科研是高校重要的基本功能和职责,一个高校的科研状况、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如何,是衡量该高校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屯堡文化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从汉民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领域来看,“安顺屯堡文化现象”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特殊案例,屯堡文化在贵州一体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研成果也会对安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安顺学院理应对安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承担起自己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出高素质的贡献。安顺学院(原安顺师专)于2001年5月成立了“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8年,学校以“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申报省编委,获批为独立建制的正处级研究机构。 十多年来,以“中心”为平台,安顺学院逐渐形成了一个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年轻化、吃苦耐劳、合作协调的研究团队。中心成员所学专业有哲学、历史、中文、地理、外语、经济、美术等,形成了多学科、多视野的合理结构,人员主要由中青年组成,并有充沛的精力进行理论和实践(田野)工作,有着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多年来,对屯堡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中心”针对屯堡史料深度不足、范围狭窄等特点,花大力搜集了大量的屯堡资料。主要方式是(1)通过课题进行资料搜集,使资料有一定的深度;(2)发展校内教师及其他社会资源进行资料的广泛搜集;(3)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进行搜集。内容有历史文献、音像资料(10余盒)、照片(1000余张)、 学术资料等。文献资料主要有家谱、村志、民间说唱书、地戏剧本、账本、工作日记等,音像资料、照片主要包括:民俗活动、生产活动、服饰、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图书资料方面,与图书馆合作进行了资料搜集与储备,有图书2000余册,为了了解目前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以便调整我们的研究方向,中心通过学术期刊、报刊、网络等对相关的屯堡学术专著及论文(包括部分未发表的)进行搜集,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外历史以来的研究目录及论著(论文),为屯堡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层面的支撑。 三、科研与教学 为了使“中心”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中心”首先对青年教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内容涉及文化人类学与屯堡研究、耗散结构理论与屯堡文化、文化生态学、纳什均衡论、屯堡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等,这使得学校的部分青年教师得以从理论上的研究方法,到实际中的田野调查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心”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科研队伍,促进了校内的科研氛围和热情。 为了促进教学,中心通过讲座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屯堡文化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安顺本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师专学生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水平,对屯堡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心”的教师组织并辅导政史系的学生到九溪、本寨、雷屯、马官(普定)、周官、双堡、天龙等16个屯堡村寨进行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规范了学生的社会调查方法,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中心”充分利用了高校的学生资源进行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才能得以展开的定量调查,获得了较为丰富、翔实的田野资料。 四、科研成果 近年来,“中心”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承接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课题,并与外界进行了多次研究项目合作,不论是中心的研究成果还是与外界的合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些课题的承接和完成,提高了“中心”成员的科研水平,“中心”成员在全国各类刊物中发表相关文章30余篇,也提升了安顺学院的知名度。 五、学术交流 “中心”成立以来,进行了国内外不同层次、相关学科的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副欧廷木博士、日本国立博物馆塚田诚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黄平、王春光、王晓毅、陈昕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万明研究员,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广西民大徐杰舜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黄才贵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朱伟华教授、贵州民族学院吴晓萍教授、孙兆霞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屯堡历史的流变、乡村重建、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屯堡旅游开发与文化重建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与学习,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中心”成员普遍提高了业务水平,专家学者们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在交流中建立联系和信任,进行了多次不同类型的合作,提高了安顺学院的知名度。 六、社会参与与社会效益 “中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对整个屯堡旅游的推动。通过“中心”对九溪的宣传、介绍、引进研究项目,提升了九溪的知名度,为九溪成为省旅游总规中A级资源点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整个屯堡旅游的发展。 “中心”成立以来,还先后为中央电视台《龙行天下》、《金土地》,贵州电视台《贵州史话》,《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州都市报》等专题节(栏)目的摄制提供了学术咨询,并帮助进行实地拍摄,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节目的文化文化品位,进一步推动了对屯堡文化的宣传。 2003年,在安顺油菜花节期间,省领导到九溪视察,听取了课题组对九溪情况的汇报和建议后,将九溪作为乡村旅游与农村综合发展的示范点。西秀区随即成立了九溪发展办公室,为九溪作了农、林、牧、水综合发展规划等。课题组一方面激发了九溪乡村发展的内发机制,刺激了人们的发展激情,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如国家资金、智力资源的引入,通过九溪旅游开发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研究,探索中国乡村发展的模式。 “中心”的成立,为安顺学院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科研队伍,推动和完善安顺学院作为高校的科研功能,并营造和向社会昭示了安顺学院的研究实力和形象。加强了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联系,与国内甚至是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进行相关的跨省跨国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扩大安顺学院在国内甚至包括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通过“中心” 及其研究成果,在实际操作中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体现安顺学院在安顺发展中的新的角色、地位和形象。 |